許清宵屠城之事,違背天理,違揹人道,也違背了儒道,違背了聖人之道,這一點讀書人沒有放下。
只是現在大魏正在善後戰爭,他們即便是有些怒言,卻造不成什麼巨大的影響,唯一能說的是,這始終是一個隱患。
而隨著突邪王朝前來和談之事被傳開之後,大魏舉國上下更加沸騰,百姓們徹底沸騰了。
突邪和談,這就意味著突邪怕了,這如何不讓百姓們振奮?
畢竟如若真打起來了,大家敢打,但也不願意打,如若能以不打的前提下,還能獲得好處,換誰誰不開心?
許清宵的名望,隨著突邪和談,也徹底烙印在大魏百姓心中。
所有人都知道,是許清宵憑藉一己之力,說服了大魏上下官員,甚至說服了大魏女帝。
那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更是被無數百姓追捧。
許清宵愛民如子,精忠報國,此番壯志,百姓又如何不知?
京都之中,懷寧王府。
面具人的身影再次出現,立於懷寧王面前。
“許清宵此戰,足矣封侯,他已得大魏民意,如若再讓他這般下去的話,對我等計劃恐怕不利啊。”
懷寧親王的聲音響起,他看著面具人,如此說道。
然而面具人搖了搖頭,望著懷寧親王道。
“此戰,許清宵的確可封侯,大魏百姓也的確欽佩於他,但我等的計劃,並不是一個許清宵可以撼動的。”
“大魏民意再高,又有何用?國運之爭,才是我等的真正大計。”
“這一戰,他幫了大魏,但也幫了我等,過些日子,時機便要真正成熟了。”
“王爺,做好準備吧。”
面具人出聲,言語之中並沒有將許清宵放在眼裡,並且提到了國運二字。
懷寧親王再聽完此話後,不由皺眉好奇。
“時機成熟?如今大魏,平定內亂,突邪王朝更是主動和談,大魏百姓民意一心,哪裡來的時機成熟?”
“還望大人提醒。”
懷寧親王皺眉,現在大魏上下團結一致,許清宵一戰封神,大魏的的確確看到了繁榮,極有可能恢復鼎盛狀態,怎麼來的時機成熟?
“此事涉及我等真正核心,並非是不願告訴王爺,而是對王爺來說,時機並未成熟。”
“王爺只要記住,竊大魏國運,才是你我根本,大魏強並非是一件壞事,反倒是為我等提升國運。”
“我等圖謀的,可不是區區一個大魏,希望王爺能夠明白。”
“這個許清宵,任他再強,放眼天下,他不過是一個儒道大才罷了,即便是他帶領大魏,走向鼎盛繁榮,最多不過讓大魏倒退五十年。”
“縱觀古今往來,有多少不朽的王朝泯滅在歷史之中,又有多少氣吞山河的帝王,化作白骨黃土。”
“細細想來,王爺,斗膽問一句,許清宵比得上大魏太祖嗎?”
面具人開口詢問,望著懷寧親王。
而面對這番言語,懷寧親王沉默了。
是啊,一個王朝再強,能強盛萬年嗎?口頭上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終究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任你王朝不朽,任你氣吞山河,任你風華絕代。
到頭來,就是一捧黃土,一堆黃沙罷了。
“與太祖相比,許清宵算得了什麼?”
懷寧親王語氣輕蔑道。
不是他瞧不起許清宵,也不是他狂妄,而是太祖在大魏皇室眼中,是真正的神。
一人一刀,於動亂時代,建立起大魏王朝,無論是手段還是智謀,千年來有幾個人能夠超過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