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魏最近的府城運輸過來,也要消耗六七成,一百萬石糧食送過來,只剩下四五十萬石,這對大魏來說很不划算。
大魏向百國宣戰,唯一的戰略方針就是,以戰養戰。
極快速度攻下一座城,吃這座城的糧食,大魏繼續運糧,但不需要這麼急了。
暫時性不缺糧。
一旦不缺糧草,而且有一座城防守,此消彼長之下,完全可以展開長久的戰鬥。
而且這還不算拖住了大魏的步伐。
因為人家沒有損傷啊,每天付出幾百或者上千條命,來騷擾你干擾你,再切斷你的後續糧草運輸。
請問你怎麼打?
當然了,你也可以切斷大魏的運糧路線。
可問題來了,你打得過大魏嗎?
麒麟軍是大魏五大軍之一,其兵力不僅僅是數量上多,實力也是天下屈指可數。
說直接點吧。
若是正面衝鋒,唐國,阿木塔,突良三國加起來的兵力,都不需要麒麟軍三十萬大軍。
一個王侯領兵十萬,衝鋒七八次,就能把三國的兵力全部滅殺掉。
這就是大魏的底蘊!
這就是大魏為何能成為三大王朝之一的原因。
沒別的原因,人家就是牛。
所以,想要正面上贏大魏,肯定不行。
能正面上贏大魏的,幹嘛守城?吃飽沒事幹?
所以對於唐國來說,眼下的局勢很簡單。
不管如何,都要守住唐國這個陣營。
阿木塔和突良即便是被打下來了也不用怕,有唐國在,一切還有希望。
可若是唐國沒了,阿木塔和突良就可以等死吧。
徐茂說的話,一點沒錯,但說出來卻惹來眾人不開心。
尤其是阿木塔和突良的使者,他們心裡很不舒服,可又找不到什麼理由來反駁。
因為從戰事上來說,的確守唐國最好,突良和阿木塔可以戰略性放棄,也可以戰略性撐一下。
但無法反駁,不代表不能說上幾句話。
“可萬一,唐國也守不住怎麼辦?”
“是啊,徐大人,是否有些自信了?”
有聲音響起,是阿木塔國的使者。
“哼!”
“如若按照唐國之策,大魏根本不可能攻破我唐國。”
“大魏這次派了三位王侯征戰,我唐國也有三位四品武者,再加上唐國糧草極多,各國還能援助,兵馬上也不弱於大魏。”
“正面交鋒或許打不過,可守城之戰,他大魏怎麼打?”
“就算大魏衝殺進來了,以九十萬大軍的生命為代價,攻開我唐國國門,我唐國國力再加上二十五國國力,齊心剿殺,九十萬大軍,又不是一口氣衝進來。”
“待大戰之時,阿木塔與突良配合,從外殺來,完完全全可以剿滅大魏麒麟軍。”
“此後,唐國一戰封神!”
“當然,下官更加認為的是,大魏絕對不敢這樣做,他們只會派一部分兵馬入內。”
唐國禮部尚書徐茂極度自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