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才會如此自信。
看到嚴磊如此自信,張寧也不多說什麼了,稍稍鬆了口氣,隨後便繼續等待。
只是這個民意祥雲,凝聚的實在是有些慢啊。
而與此同時。
大魏京都。
第一批大魏文報已經售空,第二批大魏文報需要等到半刻鐘的時間送來。
得到第一批大魏文報的百姓們,爭相恐後地
當看到標題之時,大魏百姓們徹底愣住了。
【鳩佔鵲巢,老而不死】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出現,前面四個字,百姓們暫時還不明白,但這最後四個字,大家還是能看懂的。
老而不死?
這不就是在罵蓬儒嗎?
這許清宵當真是大膽啊,直接辱罵一位天地大儒?
這......這.......這還當真是夠許清宵啊。
“好!好!好!罵得好,罵得好啊。”
“暢快,暢快,實在是太暢快了。”
“我還沒看內容,光是看這個標題,我已經爽了,你們爽不爽?”
“昨日在我心中的鬱結之氣,瞬間沒了,哈哈哈哈。”
“我就說,許大人一定不會忍讓的。”
“這才是許大人的脾氣,就該罵一罵了。”
百姓們紛紛振奮而喜,說實話他們心裡也憋屈啊,不過他們也一直好奇,許清宵會不會罵回去。
只是當這個標題出現之後,他們興奮了,也激動起來了,這罵的簡直是夠爽快。
不,不是夠爽快,是極其爽快。
緊接著,百姓們開始閱讀大魏文報當中的內容,直接跳過了國家大事和地方趣聞,他們現在就想要看看許清宵寫了什麼東西。
怎麼罵蓬儒的,還有什麼叫做鳩佔鵲巢。
很快,眾百姓看向內容。
許清宵的寫法也極其簡單,以講故事的方式去譏諷回去。
鳩佔鵲巢的故事很簡單,有一種鳥類,名為鳩,他們不會鑄造高巢,繁衍後代,從來不是自己去孵化餵養,而是將自己的蛋,生在鵲巢之中,讓鵲鳥為他們養育後代,甚至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吃飽一點,不惜殺害鵲鳥子嗣。
就是這麼一個極其簡單的寓言故事,許清宵沒有動用多少文筆,但這個故事的意義,許清宵用這麼一個故事,來諷刺大魏文宮的一些大儒。
他們佔據著大魏文宮,自稱是聖人一脈,從而說的話,做的事,代表著聖人,明明是自己的思維想法,卻非要說是聖人的思維想法。
問題是你還不能反駁。
許清宵明裡暗裡的諷刺,倒也直接,同時許清宵這篇寓言故事的核心,是要杜絕這種現象,絕對不能盲目聽從他人之意見。
不是說別人的就一定好,甚至許清宵拿出自己舉例子,自己曾經是一名捕快,但發現做捕快做了十年都做不好,跑去讀書,忽然就開竅了。
許清宵稍稍過度一番,其實也是一種粉飾手段,不然直接開罵有什麼意義?
他要做的是,既教育百姓,又要告訴天下百姓,大魏文宮之中的某一些人,就是鳩鳥,心腸歹毒,排除異己,完全沒有一點大儒風範。
只要不是傻子,基本上都不會看不懂這篇文章的內容。
至於老而不死。
許清宵更加直接了。
許清宵書寫文章,其內容便是提到了大魏,許清宵認為,大魏之中,有無數有能力有才華的讀書人,他們明明有能力為國家效力,明明有能力更好的改變這個世界,讓大魏走向繁榮。
但他們身份卑微,往往有一個非常好的意見,卻因為他們的人微言輕,以致於沒有傳達到上面,以致於大魏錯過一次又一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