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過於偏袒十國了,雖然看似是站在大魏王朝的角度,包括站在大魏文宮的角度。
可實際上有些問題,這種問題普通人看不出來,無論是文宮大儒,亦或者是說其餘尚書都看不出來。
然而自己敏銳地察覺到了一些不對勁,因為自己既是大儒,又是朝堂尚書。
孫靜安雖有些固執,而且獨尊朱聖,在乎大魏顏面,在乎文宮顏面,可不至於如此強硬,目睹有文宮儒者自廢明意,而不出手製止。
雖然說那個文人也有些衝動,讓孫靜安下不了臺,可事情不應該鬧到這個程度。
這個孫靜安。
有問題。
包括這次太平詩會,也有問題。
“堂堂文宮,竟無幾人能進十佳。”
“孫靜安額外反常,明知會招惹眾怒,可卻一意孤行。”
“守仁因戶部之事離開,三商指名點姓要他赴宴。”
“還有......華星雲在這次太平詩會,也無任何表現。”
陳正儒這兩日一直不語,都在思索這件事情,這次的太平詩會,幾乎是靠許清宵一人力挽狂瀾,對於天下百姓來說,許清宵贏得了好名聲。
可對於很多人來說,大魏整體實力的確不行,實實在在下滑了,並且這幾個問題,剛好湊在了一起。
想到這裡,陳正儒沉得住心氣,他沒有輕舉妄動,敢插手太平詩會之人,想來是一位大人物,而且還是一位.......隻手遮天的人物。
懷寧親王做不到。
各地藩王也做不到。
京都當中,有能力能做到的,也為數不多。
他沒有繼續深挖下去了,必須要和女帝談論此事。
否則......僅是自己一人,根本招架不住幕後之主。
陳正儒不語,臉上始終掛著笑容,在旁人看來,他是在慶祝許清宵。
至於不遠處。
孫靜安望著東來的三千里才氣,除了一開始的震驚之外,剩餘的便是平靜與深思了。
而人群中的華星雲,目光也是平靜,平靜如水一般,理論上以他的才華,以他昔年的身份地位,見到許清宵這般驚天之大才。
按理說會憤怒,亦或者是說有些其他情緒,可華星雲沒有,一點都沒有。
有的只是平靜。
太平詩會很詭異。
從頭到尾都很詭異,彷彿幕後有一隻手,安排著一切,只可惜的是,許清宵的出現,打亂了一切計劃。
十國大才們還愣在原地,只怕一時半會,是無法徹底回過神來了,大魏文人們則是彼此給了對方一個眼神,他們結伴離開,似乎是有什麼事情要協商。
細細聽去,一些聲音響起。
“李兄在等我們,一起去吧。”
“有事商議,若沒事,一同過去。”
“走吧,一起去喝點酒。”
大魏文人們彷彿有些心照不宣,不過有一批儒生們也想跟過去,但想了想卻沒有動身,數量不多,十餘人,但都是大魏文宮比較優秀的儒生。
與此同時。
京都醉仙樓。
三千里的才氣,讓房內眾人皆然無言。
三商代表有些發愣地看著這驚世才氣,至於顧言雖然很快恢復平靜,但眼神中的震撼,卻無法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