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時左右,按正常來說,我等要提前半個時辰過去,畢竟商談,而且點名要你去,否則不談。”
顧言回答。
此話一說,許清宵有些明白了。
“他們是想要阻止我去鬥詩?”
許清宵開口,有些好奇道。
而顧言點了點頭。
“他們的意思,就是想要阻止你去鬥詩。”
“老夫的意思是,我帶人去,你就不用去了,明日鬥詩,你不能少。”
顧言給予回答,太平詩會依舊重要,談價格這種東西,不需要許清宵去,去了又能如何?會因為許清宵而低價出?
只是顧言有些好奇,為什麼他們非要阻止許清宵參加鬥詩?
就如此仇視嗎?這都已經擺在臺上了。
“不。”許清宵搖了搖頭,看向顧言道。
“顧尚書,我去。”
“他們想要見我,讓我無法參加太平詩會,雖然不知道他們為何如此。”
“但越是如此,下官就越要過去見一見,下官也想會一會這些人,知己知彼,方可百戰百勝。”
這是許清宵的回答。
對方想要見自己,這是好事,雖然挑選的時間,明顯有問題,但這並不妨礙自己。
“不行,太平詩會很重要,你知道京都發生了什麼事嗎?”
“十國才子跟大魏文人打起來了,雙方火氣沖天,現在矛盾愈演愈烈,如若你不參加的話,一旦輸了,只怕我大魏顏面無存。”
“昨日你雖教訓了大魏文宮儒生,可老夫還是不放心,這件事情陛下已經著手調查,可不管怎麼調查,太平詩會還是要穩重一些。”
顧言卻否決了許清宵的提議。
大魏京都已經喧鬧起來了,十國大才跟大魏文人打的不可開交,彼此之間可謂是水火不容。
許清宵的將進酒,是讓百姓們出了一口氣。
但架不住十國大才不要臉啊,非要說許清宵提前得到試題,甚至還堅定地認為,許清宵這首千古名詩,不是許清宵自己作的。
而是請來一位天地大儒出手,否則的話,許清宵憑什麼認為,自己就一定能作出千古名詩?
又為什麼一定是在鎮國詩出現之後,再出現?
所以他們不服!
一點都不服。
這讓大魏百姓氣的牙疼了,對方不要臉,能怎麼辦?打又打不了,罵又罵不過,陛下已經下旨了,不允許再發生這種鬥毆事件,一旦發生,剝奪功名。
所以無論是大魏文人還是十國才子,都不敢繼續叫囂,雙方就是把所有怒火,全部留在了明日的鬥詩上。
誰贏了,輸家閉嘴。
但很多人都知道,即便是大魏贏了,估計十國大才也會不服,他們已經立先天不敗了,所以眾人就希望,許清宵再未來三天,寫出三篇千古名詩。
如果真這樣的話,十國大才,估計就沒什麼能說的了。
但連續三天,三篇千古名詩?
這個別說大魏文人了,就連百姓們也不敢想啊,知道許清宵是萬古大才,但也沒有這麼自信,一天一篇千古詩詞?
真要這樣,離陽宮都要塌掉,被才氣震塌。
但不管如何,許清宵參賽了,就一定能取得一個好名次,因為許清宵可以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