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曉星雲也會來參加,所以不敢爭鋒罷了。”
孫靜安則冷漠開口。
說到此處,他直接離開,絲毫不給陳正儒面子。
陳正儒沒有理會,而眾人也不多說,紛紛離開。
數個時辰後。
離陽宮的太平詩會,已經成為了大魏第一話題了。
所有參加過的百姓,將太平詩會贊到極致。
更是引來無數人嚮往。
但有一些聲音,也隨之出現。
是十國才子的聲音。
“昨日盛會,李兄詩詞,明顯不亞於趙安之,可大魏文宮為了顏面,偏袒趙安之,這第一有名無實。”
“雖能理解大魏文宮之舉,可這是詩會,應當以詩詞為主,為其面子,故意打壓李兄,當真是令人厭惡。”
“我輩讀書人,應當實事求是,為了這面子,大魏文宮有些不要臉了。”
不大不小的聲音在京都傳開,十國才子並不滿意大魏文宮的行為,畢竟他們更加認為李鵬的詩詞,勝過趙安之。
可卻屈尊第二,令他們十分不服。
只是這畢竟是第一日,十國才子也能理解,這番話與朋友之間發發牢騷也就沒什麼。
但或許是因為沒有注意旁人,引來一些大魏文人注意,當下發生許多爭執。
甚至更是有文人相互對罵,惹來一些關注,後來刑部出面,進行調解,也就將此事按下作罷。
不可否認的是一點。
十國才子很不服氣。
直至今日酉時。
太平詩會第二日開始。
如昨日一般,先是奏樂舞曲,而後出題作詩,每一個時辰都有相應安排,顯得熱鬧無比。
十國才子雖有不滿,但在盛會之下,還是該吃吃該喝喝該笑笑。
戌時。
所有詩詞已經收集,以大魏文宮幾位大儒為主,四大書院院長為輔,眾人也在審閱詩詞,而後進行排名劃分。
但今日,又遇到與昨日一模一樣的情況。
第一之爭。
大魏才子的詩詞與唐國才子之詩,質量不相上下,如若究其比較,只能從字型來劃分。
但大魏才子的字型,略輸一籌,一時之間眾人有些沉默。
按常理來說,自然是定大魏才子為第一。
可若真要較真,那自然是唐國才子為第一。
如若太平詩會是在異國舉行,他們倒也不會如此糾結,會直接選擇唐國。
可這裡是大魏。
女帝剛剛登基,大魏需要做一些事情,來提升百姓自信,弘揚國威。
所以參合政治因素,就只能選擇大魏才子了。
“先不急,排名後面的。”
陳正儒開口,讓眾人先不要急著選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