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靜。”
萬安國再次開口,鎮住了場面。
他知道自己這些學生們帶著私仇,站在君子角度上,這是不對的,若是沒有這場事,他必然會訓斥自己的學生。
可發生了這種事情,既身為他們的老院長,又身為六品正儒。
於情,他自然不會站在許清宵這邊。
於理,侮辱讀書人等同不尊聖人,他自然更不可能幫許清宵。
故此萬安國開口。
“讓他回去吧,告訴他,此事與他無關。”
“不要參合進來。”
萬安國開口,如此說道。
“是,夫子。”
後者當下離去。
只是又是片刻,通報之人再次回來了。
“夫子,許清宵說想見一見您,當面致歉。”
他如此說道,轉達許清宵的意思。
“說我睡了。”
萬安國搖了搖頭,許清宵越是如此不依不饒,他越是明白許清宵是想要為那些人求情。
過了一會,傳達聲再次響起。
“夫子,他說願意等到明日。”
這個回答讓萬安國有些驚訝。
眾人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萬安國沉思,過了一會繼續說道。
“轉告他,此事並非是傷人如此簡單,而是讀書人被辱,不要參合進來,否則影響他仕途。”
他態度很堅決。
但這句話也是提點之話。
武夫打讀書人,這是大忌。
大魏王朝獨尊儒術,若有功名還不得上刑,這就是讀書人的地位。
結果被一群官差捕快,平民百姓打了,這還了得?
的確,這種事情往小了說,可能真是一場誤會,道個歉,賠些銀兩,再說點好話,也就算了。
可若是往大了說,這就是侮辱讀書人,不尊重聖人。
對天下文人來說,都是彌天大罪。
你今天敢打我。
明天是不是敢殺我?
誤會,並不是理由。
許清宵如今天下聞名,尤其是朝廷聖旨一宣,知曉他許清宵寫了一篇立意文章。
別人或許可以求求情。
但許清宵不能求情,他若是求情,會惹來很大的麻煩。
這一點,許清宵或許看不透,但他看得透。
所以他勸阻許清宵,不要參合進來,是為許清宵好。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