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兒,你方才說這篇詞,是他為一位將軍所著,是誰?”
李廣新直接拒絕,同時好奇許清宵這篇詞是為誰而作?
聽到這話,李鑫有些尷尬。
“孩兒問了,但許兄沒有回答。”
李鑫有些尷尬。
“沒有回答?”
“聰明,聰明,當真是聰明絕頂啊。”
李廣新忍不住感慨。
“這有何聰明?父親,孩兒愚鈍,實在不明。”
李鑫有點愣了,雖然說許清宵的確是大才,誇歸誇,可沒必要強行誇吧?
“你不懂正常。”
“自靖城之恥,大魏國策而變,武將為主,文臣為輔,即便是陛下上任,略微打壓,但這大魏依舊是武將為主。”
“七次北伐,封了多少王侯?”
“朝臣之中,有多少將領想率兵北伐?這篇詞一出,就如同一塊巨石,激起千層浪。”
“臣民之恨,歷歷在目,靖城之恥,尚未雪洗,無論是為功還是為名,北伐是註定的事情。”
“而這些將領之中,為首幾個更是參與過北伐,心中之恨比我等要強烈百倍。”
“這許清宵沒有道出為誰而作,當詞傳入京都,那幾位如今已經封王成侯之人,想來會自己代入進去。”
“名詞配名將,為千古美談,他們視權利為雲煙,卻在乎名,若能流芳百世,千古流傳,你說這是不是天大的恩情?”
李廣新為李鑫認真分析,這一番話讓李鑫震撼不已。
他還真沒往這方面想過。
但仔細一想,當真是如此。
名將也好。
大儒也罷。
他們心中為國家,為百姓,為天下,而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到了這個境界,錢權如過往雲煙。
他們要的是,千古留名。
這才是大人物的最高理想,當然也有一些隱士高人,厭倦一切,這種境界更高。
可在朝堂之中,就做不到這個境界。
許清宵這篇詞,是為一名將軍所作。
詞是千古名詞,只需要時間去發酵罷了。
而這首詞是為誰而作?
朝堂當中那幾位頂天立地的將軍,封王者有,國公者有,他們的人生已經到了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