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戰場,不瞭解真正的戰爭,所談的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皇帝應該沒這麼蠢,讓一群書生談論戰爭。
這個安國。
應該是......經濟。
恩。
經濟問題。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外部問題小於內部問題,以史為鑑,大多數國家破滅,其原因就是內部出了問題。
而這個內部,無非就是兩個。
朝堂與百姓。
藩王、權臣、黨派,為朝堂之根。
經濟、農業、生活,為百姓之源。
朝堂的事情,輪不到一群書生來指手畫腳,那種級別的戰鬥,用腳指頭都能玩死一批人。
所以如果皇帝以‘安國’為題。
其根本應該是‘安治國家’。
如何讓國家安寧,讓百姓吃飽喝足。
一旦百姓吃飽喝足,就會減少許多爭紛,而且百姓對國家也會產生巨大的信賴。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外族打進來了,關我屁事?反正無非是日子再苦一點,甚至恨不得趕緊打進來。
可若是百姓吃飽喝足,還有閒錢去勾欄聽曲,真要打仗了,誰不氣?
我每天過得美滋滋,你來破壞我幸福生活?爺跟你拼了。
所以安國之策。
應是百姓,百姓之源,應是柴米油鹽,而這一切都應是銀兩。
通俗一點就是。
銅板子。
許清宵心中篤定了方向,但明面上不說,他是讀書人,但不是聖人。
說出去幹啥?顯擺自己很有能耐?然後被人抄題?
好話可以一直說,又不要錢。
這種東西還是少說,人家認可不認可都是一回事,沒必要出這個風頭。
恩,猥瑣發育,穩住。
宴會上。
待許清宵回過神時,卻發現眾人有些悲苦,原本還很熱鬧,突然一下畫風就變了。
“國家恥辱,歷歷在目,我等讀書人,只能寒窗苦讀,卻不能為國貢獻,當真是羞愧啊。”
“是啊,當世的繁華,離不開先輩們的犧牲,北境蠻夷,不如豬狗。”
“待有朝一日,我能入兵部,去北境征戰,我定要殺的蠻夷絕後。”
話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逐漸的開始抨擊北境蠻夷。
許清宵在周凌家讀過不少書籍,其中有提到過北境蠻夷的。
北境蠻夷是大魏子民心中的一根刺,時時刻刻都在刺痛著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