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看過這本書?”
“剛剛看完。”
許清宵點了點頭回答道。
“有何感觸?”
陳星河直接出聲問道。
“有些嚴厲,不太理解。”
許清宵不敢亂點評,古代讀書人思想十分固執,將一些大儒或者是聖人立為目標或者偶像,要是敢亂說幾句話,輕則翻臉,重則老死不相往來都有可能。
“恩。”
“人慾論,乃是朱聖所寫,第五代文聖,雖有些嚴厲,但字字珠璣。”
“我輩讀書人初看時的確會有些不適,畢竟人皆有欲,剋制己欲本身就是一件極難之事,但多看幾遍,細細領悟,便會發現其中之精妙。”
果然,陳星河推崇這篇人慾論。
“師兄,欲為人性,克己人慾,否為人也?”
許清宵忍不住問道。
慾望是人性質根本,若是剋制自己的慾望,那還是不是人?
然而陳星河搖了搖頭。
“師弟,你理解錯了,這人慾論,並非是說要滅絕人慾,其根本是不要過度釋放慾望,譬如娶妻生子視為天理,但三妻四妾則為人慾。”
“三餐而食,視為天理,山珍海味,視為人慾。”
“慾望太大,則無窮也,古今往來,烽火連天,屍骨如山,皆因人慾,若能剋制,便絕人禍。”
陳星河闡述朱聖之理。
許清宵明白這番話,但還是繼續問道。
“敢問師兄,天理又是如何劃分?人慾又是如何劃分?”
許清宵問道。
“朱聖已經在天理策中所寫,不過老師家中應該沒有天理策,等去了南豫府,師兄為你找來。”
陳星河無法完全回答許清宵這個問題,但書中記載,所以打算等去了南豫府給許清宵找來相關書籍解答。
“勞煩師兄了。”
許清宵客氣一聲,同時又忍不住繼續問道。
“師兄,朱聖之論,是當下文壇的主流嗎?”
許清宵問道。
“這是自然,朱聖為天下第五位聖人,後世文人受其影響,主流是必然的,不過也並非只有朱聖之論,上四代聖人以及近代也有一些其他思想。”
“而且文壇哪裡有什麼主流之分,只要思想是對的,既可百家爭鳴,也可百花齊放,只是朱聖之言在大魏極其盛行,朝廷半壁江山都學朱聖言論。”
陳星河解釋一番。
許清宵算是明白了。
他之所以問這個,其主要原因就是擔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自古以來文人相輕,尤其是黨派之爭,還有思想之爭,黨派之爭還好說,爭的是利益,而且要根據大局來定,彼此之間還不會直接撕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