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此話,周凌頓時明白,朝著許清宵溫和一笑:“原來是官府的人,來來來,請入內休息。”
周凌十分溫和,倒不是官差身份,他是大魏的秀才,在平安縣開私塾,地位不差,平日裡捕快見到了他也得喊一聲周先生。
許清宵不敢託大。
“先生客氣了,只是小小差役而已。”
許清宵如此說道。
周凌笑了笑,帶著許清宵走進大堂內。
隨後直接開口道。
“清宵小友,想來還有其他什麼事情找我吧?”
周凌雖是讀書人,但也不是書呆子,看得出許清宵找他還有另事。
“倒沒有什麼大事,就是請教先生幾個問題。”
許清宵微笑道。
“恩,你說。”
走進堂內,周凌為許清宵倒茶。
“如今大魏新朝,女帝登基,對官員管制越來越嚴格,而且重用讀書人,我雖小小差役,但也有一些夢想,若是未來能當上個捕快,可連一點文化都沒有,豈不是顯得太過於庸碌。”
許清宵略顯訕笑道,讓人感覺很憨厚。
此話一說,周凌頓時笑了笑。
“不錯,很不錯。”
“你想的很對,如今女帝登基,重用讀書人,你雖從事衙役,可你想的一點都沒錯,未來想要升官,必須腹內有才氣。”
許清宵一番連誇帶捧,讓周凌很是受用。
而許清宵也順勢問道。
“那敢問先生,儒道一脈,是怎麼劃分的?”
他直接問道。
“儒道一脈?”
周凌緩緩開口道。
“儒道一脈,如武者一般,劃分十品,只是儒道想要提升品級,依靠的不是打坐修練,也不是強身健骨,而是才氣。”
周凌回答。
“才氣?”
許清宵有些好奇。
“恩。”
周凌點了點頭。
“那如何才能擁有才氣?”
許清宵繼續問道。
“儒者想要獲得才氣,有三種辦法,第一種便是讀書,所謂讀萬卷書,就是這個意思。”
“第二種辦法,則是書寫文章,詩詞歌賦,不過需要得到天下人觀摩,所以一般來說都是要著書,當然還有個地方可以積攢才氣,那就是科舉之地。”
“至於這第三種方法,就很高深了,是悟道,若能頓悟,一朝半聖,若不能頓悟,一生於此。”
周凌說出儒道體系。
許清宵有些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