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不說這些了。”
她不想西澤爾再度陷入剛才的危險狀態。
西澤爾知道她擔心,笑了笑,也沒有過多堅持。
他順著江棠的心思轉移開話題:
“所以你問起《尼克》,是因為秋寒的新劇本嗎?”
“嗯,我或許會出演裡面的反面人物,但是現在這部分劇本還沒有完成。”
江棠只是提了幾句相關的事情,而沒有說起劇情。
西澤爾也沒問。
可他就算不問,也大致能夠猜出來一些。
他忍不住嘀咕:“秋寒這傢伙,還真是不靠譜,拿著半成品也敢來找你!”
江棠接話:“第一版劇本本來已經完成,但是秋寒又覺得寫出來的角色不符合心理預期,才把這部分稿子刪掉了。”
西澤爾不由得想起秋寒性格的特性,說來和他有點相似,這大概就是天才的通病?對創作追求極致的完美?
秋寒寫出的第一版劇本,興許在九成九的導演眼中都稱得上是九十分的優秀劇本,但是對秋寒來說,九十分和零分沒有區別,他要的是一百分完美。
就像裡面的反派角色,要怎樣才能塑造的不落窠臼?
西澤爾不知道劇情,只能按照往日積累的經驗,給江棠分享他的心得。
而且西澤爾演過不同的反面角色,有的看起來相似,但是觀眾卻從不會將這些角色混為一談,可見西澤爾在這方面功底深厚,很有發言權。
“影史裡的經典反派角色,看起來壞得各不相同,其實究其根底,還是有相同的共性,那就是觀眾對他們的喜愛。觀眾同情角色的過往,認同角色的理念,對角色產生共鳴,痛角色所痛,喜角色所喜,這叫代入感。成功的主角塑造要做到這一點,優秀的反派塑造也應該做到這一點。”
西澤爾演過這麼多角色,其中反派不少。
他總結出來的是,反派之所以是反派,不是因為角色壞,而是因為角色是在主角的故事裡,註定只能成為反派,在角色自己的世界,反派也是獨一無二的主角。
就像是尼克,放在其他電影裡,應該是大眾喜聞樂見應該被英雄主角打敗的邪惡大反派。
但是在以他為主角的電影裡,鏡頭剖析他的內裡,讓觀眾看到他的過去,最後觀眾看他一步步墮入深淵,不會有殺之後快的高興,只會產生對命運無常的唏噓。
秋寒這部電影,要以代表光明正義的主角視角展開,反派角色也肯定會受到主角視角的凝視,觀眾天然和主角站在同一立場,那要怎麼樣才能讓反派做到尼克那樣,受到觀眾的認同呢?
西澤爾這會兒淡淡地說了句:“如果做不到認同和喜歡,不如干脆放棄這一切,讓他們徹底恐懼到戰慄好了。”
聽起來好像和秋寒所用的表達方式一致,但江棠卻有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