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比亞戰役和特拉西梅諾湖戰役,羅馬軍隊一共損失了六萬。
隨後進行的塔蘭託戰役,又損失了一萬。
緊隨其後的坎尼會戰,直接被漢尼拔一次性屠殺了七萬。
再後面的阿勞西奧會戰,辛布里人又殺了羅馬十二萬大軍。
前前後後,不到十年的時間,光是在這些戰役中,羅馬就損失了超過二十六萬軍隊!
然而,在與迦太基的正面戰場上,羅馬軍隊還是源源不斷。
不過十年的時間,就算是割韭菜也沒有這麼個割法。
主要是由於,如今羅馬的制度確實在平民自耕農與貴族之間找到了一個相對不錯的平衡。
自耕農平民和貴族的共同利益頗大,所以爆兵的能力不弱。
但羅馬的軍隊再多,也是有數的。
與他們對戰的迦太基作為歐洲雙雄之一,爆兵能力同樣暴表。
再多的兵力,分配到馬爾庫斯手中,都少得可憐。
馬爾庫斯這個南部總督,其實就是一個大總管的角色。
在他管轄區域有戰事的時候,配合軍團的執政官行動。
平時轄地治安維護,基本上靠附屬城邦。
所以說,之前馬爾庫斯心裡發狠,說大秦真的派軍隊來,就實打實幹一場。
那就是異想天開!
訊息源源不斷傳來,而且越來越確實。
對於陸地上的秦軍,馬爾庫斯倒是不太擔心。
他們的戰略意圖,充其量是牽制羅馬兵力,更像是在威懾。
馬爾庫斯就算再妄自菲薄,也不認為秦軍真的敢正面進攻羅馬的城鎮。
畢竟,那就算是與羅馬正面宣戰了。
最讓馬爾庫斯擔心的是,大秦的海軍。
大秦這次出兵歐洲,目的不用問都知道,自然是為在西巴爾喪生的秦國商人報仇。
西巴爾城雖然依附羅馬,但從法理上說,西巴爾城是完全獨立的。
秦軍進攻西巴爾城,有理有據,嚴格說起來,羅馬都沒有理由去指責。
大秦海軍對羅馬來說,一直都是一支神秘的軍隊。
秦軍在陸地上的戰鬥力,起碼還有一些例子來分析。
但大秦海軍,他們只知道這隻軍隊成立時間不過區區三年。
根據一些南亞海商的說法,大秦海軍極其強大。
不過,元老院對這種傳聞卻嗤之以鼻。
玩海戰,他們這些歐洲國家才是高手!
一個成立不過三年的海軍,也敢來歐洲耀武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