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三天三夜的廝殺,十餘萬的王庭聯軍終於被盡數屠殺乾淨。
一個活口都沒留,根本就不需要奴隸,新貴族這邊只想將王庭的勢力徹底覆滅。哪怕他們知道底下計程車兵其實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奴隸,是無辜的。
他們只是聽從奴隸主的命令列事,根本沒有自己的思想。
可這次葛丹的事情,加上許多部族被滅族,直接讓新貴們徹底喪失了理智,只想用一場徹頭徹尾的廝殺來宣洩心中的怒火。
秦凌雲沒有出手阻止,任由他們盡情的發洩。
對於他來說,眼前的幾萬人死活根本無足輕重。
他在乎的是當一切都塵埃落定之後的三權分立,是吐蕃將來的長遠發展,以及吐蕃在未來對與蒙國之戰中能起到的作用。
從始至終,吐蕃就是他手裡的一張牌,一張在關鍵時刻能起到重要作用的牌。
起初也許他只是抱著玩票的興致埋下的一顆種子,但是經過這些年的發芽成長,直至西征一戰之後。
這顆種子已經成為了他手裡的一張重要底牌,不論是對付蒙國,還是未來的發展需要,它都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所以這次秦凌雲才會親自上高原,不是對於其他人不放心,而是他心中所想的這些東西,其他人玩不轉。
就連他自己,也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之後的路要怎麼走還得摸著石頭過河。
每走一小步,他都得小心謹慎,因為吐蕃是他的一個試驗田,不論成敗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
也可以說吐蕃是他手下的先驅者,因為在將來吐蕃回饋的所有資料,他都會用到大理的身上。
他不是什麼大神,不可能一下子就拉出一大堆劃時代的先進理念用到大理,事後還能不承受任何反噬。
這是不可能的,任何的變更,都會帶動大批的利益既得者受到衝擊。
而想在古代推動先進理念,也就是所謂的變法,無一不是建立在鮮血和屍骸之上。
最後還會撞個頭破血流,落得個死無全屍的下場。
想要成功,就必須前期做大量的工作,蒐集無數資料來進行推演。
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失敗之上,秦凌雲不想大理失敗,又或者說不想遭受太大的損傷,那麼只有從它的旁邊找一塊地方來進行實驗。
而後從實驗目標身上收集資料,從這些資料出發進行有的放矢的改革。
一點點的來,一點點的變,小心翼翼的儘量減少或者阻止會出現的變數。
只有如此,才能讓自己所熱愛的土地和親人朋友不在他的任性妄為之下受到傷害。
“休整十日,十日之後大軍出發,目標邏些城!”
秦凌雲在戰後下達了命令,這一場鬧劇到了此時也該結束了。
北邊的臨安軍早已經就位,王廷和老舊貴族這一次插翅難飛,會被他和新貴一網打盡。
可是,就在他以為一切都在按照預想中發展的時候,變數再一次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