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是乾朝的將軍,是乾朝的官員,是他王珏的臣子,而且是近幾年最為信任的人。
臨安軍一應所需,只要岳飛上奏所求,無不第一時間應允滿足。
其官職更是一路拔高,一年一級的提拔,手握乾朝最強大的臨安軍,不可謂不風光。
但若是秦凌雲只是派個人過去他便無令出兵,這就讓他有些不舒服了。
沒有朝廷的命令,私自出兵可是重罪。若是將來有一天,秦凌雲要攻打乾朝,讓岳飛保持作壁上觀或者調轉槍頭,他會怎麼做?
一想到這,王珏就覺得如鯁在喉。
不過此時他只能將這事強壓在心底,因為鐵木真沒死的訊息已經極大的打亂了之後的計劃。
尤其是秦凌雲在信中所說最好最壞的打算,提前備戰。
意思就是說,不看好金國能頂住蒙國的進攻。做好金國時刻被顛覆的準備,也有防止上次蒙國破襄陽時的準備。
“召幾位宰相、樞密使、三司使及六部尚書侍郎入宮議事。”
秦凌雲的訊息太過重大,王珏一時也拿捏不定,雖說心裡是相信的,但還是要問問所有的看法及意見。
陶季輔等人隨後陸續入宮,一連三天,朝中重臣都面色凝重的一大早入宮,直至傍晚才出來。
商議的事情並未傳出,但所有人都知道,定是發生了大事。
有心人還發現三天之後有快馬往各大軍鎮而去,於是,戰事將啟的流言一時間傳遍臨安的大街小巷。
隨後,禁衛軍出現在臨安街頭,將散佈謠言之人通通逮捕。並將傳出此事的大小官員全數打入刑部大牢。
緊接著,秦宏逸出手了,將這些官員貪腐的罪證一一公佈,意思是並未抓錯人。
宮中同步放出訊息平息謠言,並未有戰事發生,而是各軍的常規調動,其目的是為了防止蒙國從西北方向襲擾。
西夏被蒙國所滅這事早已不是什麼秘密,雖說有臨安軍在西北駐紮防守,但光靠臨安軍肯定還不夠,需要其他軍團協防。
這麼一來,如此說法也算過得去,之前的謠言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
至於官員之中猜到內幕的,人人自危。
王珏說出手抓人就抓人,之前完全沒有半點徵兆。只不過傳出了一些猜測之言,便將人抓了,這是要閉塞言路啊!
御史臺的御史們彷彿打了雞血一般,奏章寫的洋洋灑灑,指責王珏不該如此擅權獨斷,因言獲罪。
所有奏摺王珏看也沒看,直接留中不發。
他只是將左都御史叫進了宮中,問他還想不想幹,若是不想幹了,只想求名,他可以成全他,讓他掛冠而去。
御史臺於百官而言是件利器,用得好了是所有官員的噩夢。
他們能輕鬆的搞臭一個人的名聲,能讓其萬劫不復。
如今計程車大夫最愛惜的就是名聲,甚至將名聲看得比性命還重。御史臺公然跟皇帝唱反調,這自然令王珏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