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段奇峰思考退路之時,一聲巨響傳來。
不用看,他知道這是又一段城牆被炸燬了。秦凌雲的攻心之策是不會斷的,他要逐漸瓦解所有人的抵抗。
這是陽謀,光明正大的壓著你打。讓你知道我的手段,你卻毫無辦法。
任憑段奇峰如何掙扎,都跳不出秦凌雲的五指山。
還有兩天,兩天一過,自己再不投降,軍中必然譁變,自己這個主將就會被壓垮了的自己人綁了。
他想過帶著人逃跑,退至後方,然後等待援兵,屆時再圖後事。
可是就憑這秦凌雲在最寧府露出的這一手,後方還有城池能守得住嗎?
城池不足憑,天險亦不能依。在火炮的面前,地勢和人數彷彿已經失去了作用。
除非是有蒙古人一樣多的騎兵,頂著火炮不顧傷亡的衝陣,如此便可破陣。
但是大理哪來這麼多騎兵?大理地勢崎嶇,騎兵在這裡的作用本就被無限的削弱。
能立國這麼久,仗的便是利用崎嶇的地形。
可這些在琉球軍面前毫無作用,只需把火炮一擺,地形天險?老子一炮轟之。
為將者不謀一城一地的得失,段奇峰考慮的是之後,是長遠的打算。
目前看來,這些火炮除了笨重難以運輸之外,基本沒發現什麼短板。
琉球軍只有兩萬人,後勤也不緊張,斷了他們的補給,完全可以就地找糧。
是夜,段奇峰帶著三萬餘人從西門而出,往秀山郡而去。
秦凌雲得知訊息後並未命人追擊,而是在第二日入城接受了留在城內人員的投降。
此戰,琉球軍未損一兵一卒,輕鬆拿下最寧府。
大理十萬兵卒只餘三萬多逃跑,城內還留有五萬餘人投降。
這一戰打得十分詭異,大理這方其實真正死傷的並未有多少,但是在他們的心裡,已經被塗抹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琉球軍,詭異、強大!秦凌雲,不可敵!
段奇峰不是不想帶走所有計程車卒,但是全軍離去,必然會造成琉球軍的追擊。
野戰他沒有任何把握能對付得了秦凌雲,與其被追殺,還不如留一個爛攤子給秦凌雲。
五萬人送給對方,就看秦凌雲如何消化了。
兩萬人固然能看守住五萬,但這之後呢?秦凌雲還進不進攻了,看管的人員留少了,這五萬人就有譁變奪營的危險。但是留下大部分人看管,你拿什麼繼續接下來的戰爭。
若是直接接手五萬人,他就不怕這五萬人之中有我大理的心腹,暗探嗎?能放心讓這麼一支隊伍跟著琉球軍一起打仗嗎?
秦凌雲用陽謀對付段奇峰,段奇峰同樣還以顏色。
抓住琉球的短板,底蘊不深厚,兵力少,後繼無力等不足,出了個難題給對方。
不管秦凌雲接還是不接這五萬人,段奇峰都準備好了相應的手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