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糰子定親,肯定是要通知舅家靖寧候府了。
平氏得了這個訊息非常驚訝。明珠想讓可馨當自己的大兒媳婦這件事,只要與明珠關係親近一些的人都知道。現在牛老太爺這麼做,分明是沒經過明珠的同意,自己定下來的。要說牛老太爺這麼做也沒錯,畢竟他才是牛家的當家人。可明珠不是那麼好說話的人,更不要說可馨還是明珠認定的兒媳婦,這事定下到時候明珠肯定要鬧一場。
平氏想來想去,最後跟半玉說道:“將這個訊息透露給彭家的人。”平氏這麼做,也是迂迴政策。若是彭家疼愛女兒,肯定不會答應這門婚事的。要知道,不得婆婆喜歡的兒媳婦,日子肯定會過得不舒坦。
彭家的人很快打聽到這個訊息了,彭家大夫人倒是不想結這門親,可是彭家的當家人是尚書大人彭老太爺,在彭老太爺面前,別說是她這個兒媳婦,就是彭家大老爺都沒有半個不字。
彭家大夫人身邊的人勸說道:“這事也只是聽說,哪裡就能當真,而且就算是真的,這婚事是當家人定下來的,老奴相信,牛夫人應該不會遷怒於大姑娘的。”
彭大夫人苦笑道:“牛夫人可不是那種忍氣吞聲的人,她以前在京城那是何等的囂張,如今牛老太爺做主定下這門親事,礙於孝道她不敢對牛老太爺有怨言,可這口怒氣到時候要發洩到我女兒身上了,這還沒過門就被婆婆嫌棄,這以後的日子可如何過?”想想女兒將來的日子,彭大夫人心如刀割。
不管彭家大夫人如何不願意結這門親,有彭尚書發話,她還是得打起精神將事情處理妥當。
平氏聽到兩家已經在請人在挑選定親的日子了,知道這件事再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平氏無奈,當天晚上將這件事告訴了羅韶。
羅韶聽到平氏的擔憂,說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牛老太爺是牛家的掌家人,給睿哥兒定下親事明珠能有什麼異議?”羅韶不覺得明珠會如此沒有分寸,竟然能忤逆長輩,行不孝之事。
平氏嘆了一口氣:“兩家都已經說好了,等孩子大一些就定親,現在牛老太爺鬧這麼一出,讓明珠如何給月瑤交代。”
羅韶皺了一下眉頭:“事已如此,多想無益。”要怪就怪為何兩人不早點將兩個孩子的婚事定下來,若是婚事定下來,也不會被牛老太爺鑽了空子。
小糰子與彭家大姑娘的婚事在四月中旬就定下來了,而在小糰子定親的時候,月瑤除了讓人送上一份賀禮,本人並沒有到場。
在小糰子定親的第三天,平氏上門。
月瑤知道平氏的來意,笑著說道:“嫂子,你放心,我沒有芥蒂。只能說兩個孩子沒有緣份。”
平氏見月瑤說得真心實意,笑著說道:“可馨這麼好的姑娘,不愁找不到好女婿,我怕將來上門提親的人肯定將你家門檻都踏破了。”
月瑤面露苦澀:“嫂子別說笑了,就我現在的名聲,可馨以後的婚事怕都不順了。”
平氏聽了月瑤這話,遲疑了一下後說道:“月瑤,你我也不是外人,嫂子問你,外面傳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關於月瑤在江南的事,越傳越離譜,連月瑤女扮男裝夜遊秦淮河的事都有了,至以月瑤女扮男裝去其他地方那更是數不勝數。
月瑤搖頭道∶“沒有。”然後將事情的經過一一給平氏說了,說得非常的詳細,當然,將向薇女扮男裝送畫的事省略掉了。
平氏覺得月瑤不該在江南開畫展:“若是在京城開畫展,就不會有這樣的事了。”京城是自家的地盤,也沒人敢這麼黑月瑤,而現在就算明面上禁止了,可私底下仍然傳得厲害。
月瑤還真沒想到,在江南開畫展會惹來那麼大的是非:“咳,我倒是沒事,隨他們如何編排,只是連累了四個孩子,不僅累得可馨的婚事艱難,晟哥兒三兄弟的前程也會受我連累。”說完將月瑤遭了文老先生嫌棄的事說了。
平氏聽了有些氣憤:“這也太過份了,月瑤,其實斐哥兒人沒拜這人為師是好事,你想,他不辯是非就將斐哥兒給放棄了,就這樣的人,哪裡能將孩子教好,你也別難過了,天下有學問的人多的是,將來我們再給斐哥兒尋一個好的老師。
月瑤搖頭道:“哪裡有這麼容易,我現在想給斐哥兒他們找個好的先生都找不著,哪裡還奢望讓斐哥兒能拜得了名師。”
平氏沉思了一下,說道:“正好,宇哥如今十二歲了,侯爺想下個月讓宇哥兒到書院去,要不,我幫你問問閔先生。”
月瑤反應很快:“閔先生?是閔家的人嗎?”閔家的老太爺,那可是皇帝的老師,閔家出的人才數不勝數。
平氏笑著說道:“是閔家的人,不過不是嫡系,是旁支,學問人品那都是沒話說的。”
月瑤就算不相信平氏,也相信羅韶的眼光,不是好的,能讓羅韶請去教導兩個孩子:“嫂子,我是求之不得,就怕閔先生不同意。”以月瑤的學識教導三個孩子自然是沒問題,可月瑤對科考沒有經驗,這樣的話以後還是若是要科考,就會吃大虧。
平氏笑著說道:“你放心,這件事包在我身上。”
月瑤聽了這話,鬆了一口氣:“若是如此,那可真要謝謝嫂子了。我最近為這件事都快要愁死了。”
第二天,月瑤就得到確切的訊息,知道閔先生答應了當晟哥兒三兄弟的先生。
向薇則當天就將這位閔先生的底細查得一清二楚,閔先生今年四十有三,是閔家旁系子弟,不僅如此,他還是庶出,因為才學出眾,一直被嫡母打壓,等他考中舉人以後就沒再繼續考,也沒捐官走仕途,而是一直當先生,靠收束脩過活,不過這位閔先生才學很不錯,也很會教孩子,這二十多年來他教的學生有五個考中進士,六個考中舉人,這個成績讓許多教書的望其項背,也因為這個原因,閔先生在京城那是相當搶手的,一般人家都請不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