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大理寺少卿和恭親王之子會走在一起,不得不說很諷刺。
老孔侑苦笑一聲,想想又覺得無可奈何。
當初高文晁因為幫自己去太醫院拿藥,偶然得知了一些線索,發現了老南陽王的死果然有蹊蹺。
可他還沒來得及開始細查之時,便被當初的幕後兇手覺出端倪,後不惜犧牲某位權臣的千金,也要誣陷他。
以他見色起意,不僅強暴了那位小姐,還失手將人殺死之罪,抓押進了監獄。
若非皇帝念他數年來勞苦功高,破獲了無數起疑難之案,只怕早就成了劊子手的刀下亡魂。
但他的死罪雖然免了,卻難逃活罪,不僅他自己被貶去了宜蘭那樣的彈丸小城,連他的妻女也跟著受了懲罰,被髮配進了教坊司,後不堪屈辱,雙雙自盡而死。
被貶謫之後,高文晁,也即高也,自然沒了機會再接觸以前的那些事情,但他孔侑身為大理寺卿,又高也明顯就是被人陷害,深知其間必有大冤情,所以病好以後便在暗中,對所有事情展開了調查。
查的過程很艱辛苦痛,不得不處處小心,但經過幾年的堅持,到底還是有了些眉目。
至少基本可以確認,當初老南陽亡的死,並非世人所知的那樣,是舊疾復發突然暴斃。
而說到老南陽王被殺的原因,就不得不追本溯源,從可能對他下殺手的人身上考慮。
先皇仍舊在世之時,為了諸侯王分權、自己帝位不穩的事,煞費苦心,後聯合自己同母的王弟,也即南陽王,並當時還不是宰輔的白慶塵白大人他們,設計了一出好戲,逐個擊破了當時的其餘四大諸侯王。
除了最先被誣陷監禁的恭親王,其餘的全都被殘殺,族人皆滅,如無意外,當不可能有任何一個“叛黨”餘孽留存。
而恭親王,若非他識時務,自己“承認”有罪,後甘願被監押,恐怕也早就死在了獄中。
但他的家眷,卻死的死,逃的逃,所剩無幾。
之後數年,先帝病死,當時的太子李丹即位,雖然有人為恭親王集證平反,但新皇政務繁忙,根本沒有功夫處理恭親王的事,他便被一直關在牢中。
直到幾年前,冊立太子後太后薨逝,又天災連綿,為求國運復興,百姓安寧,皇帝下令大赦天下,方才將其放出。
所以殺害老南陽王的,極有可能就是叛亂的幾大諸侯王的餘孽之一,或者是被其他人聯手謀害至死……
而嫌疑最大且最可能動手的,其實是當朝三皇子之母,也即恭親王之女——當年的太子側妃。
就高也當時意外聽得的線索來看,老南陽王死時,太醫院的某味藥材離奇消失,且幾年內,連續消失了兩回,而後一回,經調查發現,去盜取那位藥材的,竟是繼承了南陽王之位行五的小世子庚堯手下的人。
再之後不久,便出了八王妃母子被那味藥毒死的事情。
就探查所知,小南陽王因懷疑自己父親的死有蹊蹺,所以之後幾年便一直在暗中蒐集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