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虛走兩步,停下看著緊追不捨的高也,面露懷念:“時隔多年,你的性情依然沒變。”
高也莞爾:“所以請道長不吝為高某解惑答疑!”
“罷了……”凌虛看看目送著自己的觀主,和身後緊緊跟隨的幾名徒弟,嘆口氣:“那你便隨貧道一同下山罷,路上再同你詳細說明。”
……
……
長風觀坐落於毗連東臨宜蘭的兩座山脈之間的一處高山上,距離東臨較近,凌虛高也一行下山入東臨城,並無馬匹代步。
吩咐幾位徒弟先往劉府去準備道場,凌虛與高也隨後細聊慢行。
當從凌虛口中得知李安的真實身份,並喬家的林洙老爺——喬今秋的生父——果然經常入觀偷偷觀察李安的動向,高也身體驟然一寒,腳上的步子放緩:“道長,你是說,喬林洙便是當年‘大義滅親’指認恭親王謀逆有罪的其中一人?”
“正是!喬家與王府,結有秦晉之好,喬林洙的胞妹喬細月,便是世子之妃,可憐世子與喬細月成婚不久,二人便雙雙因此喪了性命,王爺本人也被先皇監禁。”
“可……”高也想到過後幾年恭親王被證實沒有謀逆之心的事情,臉色變得嚴肅:“王爺系被人誣陷,也就是說,喬林洙是做了假證?”
凌虛搖頭,“是不是做假證,貧道不清楚,但就當時喬家人的表現來看,並無撒謊的跡象……”“道長你的意思,他們,有可能是被人利用了?”
當時五王分權,朝堂不穩,天子忌憚幾位諸侯王的勢力,如果喬家系被人利用,那背後搗鬼,或者說謀劃一切的,除了其他幾位諸侯王之中的某位,還可能是先皇本人。
繼恭親王之後相繼出事,或因被廢黜而不甘,或真有反心,順勢起兵反抗而被鎮壓後梟首示眾的三位王爺的情況來看,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就連當時同先帝站在一邊,與之聯合鎮壓了其他幾位王爺的南陽王,也在先帝崩逝後不久,暴斃在了自己的王府中。
但這個想法,到底只是一閃而過,事關重大,高也不敢妄加揣測。
而對於高也的猜問,凌虛沉默沒有回應,許久之後,方才緩緩說道:“不論如何,王爺含冤十餘年,與喬家人脫不了干係,這乃不爭之實……”
“那喬林洙安排人,並他自己也時常去觀內探看小李道長的動向,究竟是為了什麼?”
恭親王涉嫌謀逆,喬家人未被誅連,除了‘大義滅親’有功,高也能想到的,便是他們背後有某位權貴的庇佑,所以才能不受影響地去宜蘭城生根落戶。
但恭親王沒死,且不多久冤情便被洗刷,只因隨著先皇的去世,新皇登基,朝中政務繁忙,將其被監禁一事忘得一乾二淨,或者說有意不提繼續監禁,如果某一天他被放出,應當不可能放過當初害他家破人亡的喬家眾人……
所以,對於恭親王出事之後,僅存於世的後代的動向,喬林洙想要時常掌握,也不難理解。
只是,他們如果害怕遭到報復,為何不直接將李安殺了,而只在暗處偷偷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