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你說得倒是不假!鬼還真的不願搭理!”
音未落,高也便放下手中的碎片,提膝邁步也要出門。
但他的目光,卻在腳剛剛邁過那堆花瓶碎片的時候,定格在了原先被掩在其下的某樣東西上。
若非他方才湊巧拾起了其中的幾片,那東西不可能輕易顯露。
高也後退兩步,彎腰將其拾起一看,竟是一塊綴了紅珠麻穗的環蝶赤瑙玉佩。
珠面上,刻有一個“允”字。
當高也看清其上所刻,神情不由為之一愣。
“允?莫非,是指劉孟齊義子劉少允?”
……
……
另一邊,從捕頭楊奐仁手上要回小明的屍體後,因歲禾阿香所在的小木屋附近就是墳場,李安高也便議定將人暫帶去那片墳場安葬。
然而李安不會騎馬,無法憑一己之力將小明的屍體從鄒府帶離,便在鄒府取了一輛馬車,後又請楊奐仁安排一名衙役護送,才終於上路出城往西郊奔趕。
一路行,李安看著躺在身邊早沒了生氣的小明,心中雜陳的五味讓他忍不住連連嘆氣。
他與小明高也相識不過數日,照理說沒有多麼深厚的感情,可就是這樣一個“泛泛之交”從那些個強盜手中救下了他的一條命,讓他感激愧疚難安,不知如何才能償還。
但看著看著,因回想起先前在鄒府發生的種種事情,他的腦中不禁閃過許多疑問。
一是關於那個拿著化靈玉瓶的人的身份,為何能在那人身上聞到那股特殊又熟悉,但說不出是什麼藥草的味道,與其不斷在鄒府收取魂魄的目的,並其身體本來輕盈,卻故意裝得大腹便便的原因,都讓他百思不解。
二是同小明在鄒府庭院中對陣那些強盜時,明明他就站在旁邊,拿著桃木劍也要反抗,他們卻始終只與小明動手,根本連看都懶得看他一眼。
起初他以為,是因為他實力不濟,所以那些匪徒懶得同他耗費精力,可後來,當他躲在床榻底下等待那些人離開之時,發現他們明明有在床邊停留,卻始終沒有彎下身檢視,讓他得以從虎口脫險,逃出昇天。
這本萬幸,但當他靜下心來回想,卻又覺得好生匪夷。
若非那些人大意馬虎,果真忘了搜找最容易藏人的地方,那便只有一種可能——他們明知他匿身榻下,卻故意放了他一馬。
至於其中的緣由,李安思來想去都無所答,只好撇開疑惑考慮答應高也的事。
邊想著,他就著翻飛的窗簾往外面看了看,看雨滴顆顆飄進,聽其滴滴答答打落廂體,沉默幾息後,揚聲請外面趕馬的衙役加快行進。
衙役被使來趕車,本就不耐,還被李安高聲催促,心中更是鬱郁,“只有這麼快了,要嫌慢,便自己來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