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海是衛所出身,他們家世代軍戶,世襲官銜是百戶。
大明初年的時候,他們軍戶,尤其是衛所將官的日子還是非常不錯的。
家家有土地,賦稅也少,有時候隨軍出征大勝歸來,還能獲得不少的賞賜。
明初的時候,軍戶的日子可是民戶羨慕都羨慕不來的。
誰叫他們的祖輩是跟著太祖皇帝打天下的呢,活該他們享福。
老朱同志雖然殺功臣,但他殺的都是上面的頂級勳貴。
對下面那些跟著他在戰場上廝殺的軍卒,還是非常不錯的,那些老兵最後基本上都成了衛所的軍官。
就算是侵佔土地,也是他們侵佔普通衛所兵的,可侵佔不到他們頭上。
要說當兵的地位低,那也是普通軍卒,而他們是軍官,而且軍戶也能讀書考科舉,地位低啥呀!
有明一朝,這些跟著老朱打天下的軍卒們的世代富貴基本上沒斷過。
但是,到了近些年,王四海家裡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連年的災荒,大明財政困難,已經好長時間沒給下面的衛所兵發過餉了。
朝廷連軍餉都不給發,他們這些軍官到哪裡去吃空額,喝兵血去啊?
生活自然也就困難下來了。
並且,更重要的是,朝廷不給發餉,底下的兵卒們都活不下去了,他還得經常救濟底下的兵卒。
雖然該盤剝的時候盤剝,該侵佔這些兵卒土地的時候他也不會手軟。
但這些兵卒也都是世代軍戶,祖祖輩輩都是他們老王家的屬下,他總不能看著人都餓死了吧?
人都餓死了,他的子孫後代以後盤剝誰去?
原本家境富庶的老王家,現在卻是也要窮的揭不開鍋了。
幸虧他接到了洪督的調令,要調他們去剿賊。
這感情好!
剿賊嘛,自然是有油水可以撈的。
那些大戶地主都是肥羊,肥的流油的那種,兄弟們要吃飯,所以只好對他們說一聲抱歉了。
王四海帶著自己手底下的軍卒,跟著洪承疇在山西剿了好幾次賊寇。
他麾下的衛所兵人人懷裡都揣著好幾兩碎銀,別的不敢說,最起碼能給家中的婆娘扯幾尺花布,給家中的娃娃割上兩斤肥肉嚐嚐肉味。
然後,他們就接到了洪承疇再次的調令,這些要剿的不是流寇了,而是一隻叛軍。
王四海和他麾下的衛所兵們高高興興的就來了,想著自己還能繼續發財。
但是,第一戰,為先鋒的白總兵就敗了,死了好多人。
王四海意識到,這次的叛軍很不好打,敵人有炮!
然後,第二戰就輪到他們這些衛所兵上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衛所兵被賊軍幾輪火炮給轟的大敗,他王四海手底下的軍卒死傷了好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