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左冷禪將自身的掌法加入進來之後,局勢當然就又變了。
劍中夾掌,掌中有劍,這往往是內家高手,修為有成的武者才會在戰鬥中使用的套路。
如同米為義、嶽靈珊這樣的普通五嶽子弟,劍法尚且未至圓融,內功也不算大成,若是強要在劍法中加入掌法進來,反是畫蛇添足,無益反害。
但在左冷禪這等宗師手裡同使劍掌二藝,自是又大不同了。
劍有三尺之長,圈轉而出,若鬥到險處,有時候難免變式不及,受了制約,這時加入掌法來,恰恰可以彌補到這一點。
鐺!
李不負再以衡山五神劍攻左冷禪的時候,左冷禪一面用嵩山古劍架住,一面卻輕輕側步,身子一轉,左掌已朝著李不負劈來!
左冷禪的身法和掌法、劍法均是配合得極好。這一架劍,一側步,一出掌,雖看來並不複雜,然而其間的時機切入,方位變幻,力道深淺,卻都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番功力,沒有幾十年的苦修是很難練就出來的。
方證大師、沖虛道長、解風等人齊齊一驚。
沖虛道長苦笑道:“以往我一向認為我的內功雖比不得左掌門,然而憑著一手太極劍法,也不會弱於他。此時看來,卻是我多想了。”
而這一下精妙至極的反攻為守,使得李不負只好連退兩步,避開左冷禪的掌風。
李不負本一直是在進攻,但這下一退,氣勢頓時便弱了下來。
正如解風所說“久攻必懈”,李不負的劍法已到了“懈”的時候。
左冷禪瞧準機會,繼續攻去,劍掌同出,往往都擊在李不負不得不防之處。
而“衡山劍法”本不擅長於與敵人硬碰硬,左冷禪摸清楚“衡山五神劍”的底細,開始緊緊相逼之後,便反過來處在上風了!
沖虛道長嘆了口氣,道:“李少俠所擅長的畢竟不是劍法,對付玉璣子、嶽不群時尚且還好,但遇上左冷禪便有些吃力了。”
此刻,任誰都看得出,左冷禪劍劍為攻,掌勢傾瀉,一路反攻回去,已是佔盡了優勢。
而李不負不敢再用衡山派劍法,反而用出輕靈的華山劍法與之相對,才堪堪穩住局面。
又拆了約莫而二十多招,李不負又一改劍法,變作了泰山劍法。
左冷禪沉著而定,依舊用嵩山劍法,而且越用越快,手上的掌法也用出了嵩山派一套相當出名的“大嵩陽掌”。
“大嵩陽掌”本來是“大嵩陽手”費彬的成名絕技,然而在左冷禪手裡用來,竟也絲毫不加遜色。
此刻正在嵩山,群雄到封禪臺上時也來得很早。
因此沖虛道長忽有一問,問道:“左掌門的掌法為何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解風解釋道:“這是大嵩陽掌,本是嵩山派一門掌力渾厚,極陽極剛的掌法!沖虛道長一定是見過的。”
沖虛道長緩緩搖了搖頭。
方證大師卻似心領神會,說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是今日我們看日出之時看過的。”
沖虛道長霍然一震,點了點頭。
解風這才明白,沖虛道長說的不是掌法,而是掌意。
左冷禪的大嵩陽掌正是以嵩山日出為意!
方證大師和沖虛道長只看得出左冷禪的掌法極為高深,然而唯有李不負才知道,這左冷禪厲害之處,不止於此——他還在他的劍法中隱隱帶上了寒冰真氣。
一陰一陽,一寒一熱,一劍一掌,他以宗師修為將能將之同時駕馭,實在是極為難得的!
李不負大叫一聲:“你所用的寒冰真氣,也是你們嵩山派的劍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