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說道:“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畢竟不是神明,火器的威能強大,堪比法寶神兵,卻不意味著使用法寶的人,也能夠堪比使用法寶神兵的仙人們。”
“若是給他們時間,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終有一天能夠用火器改變這個世界,但無論是我,還是天庭,真的會讓他們擁有這麼多的時間嗎?”
“西岐研究火器,純屬於西方教的那兩個在坑他們,就像是西岐之前坑害冀州侯蘇護一樣。以我殷商和西岐之間,必然會有的戰事為節點,勝負分出之前,火器就是西岐的利器,但勝負分出之後,無論誰勝誰負,火器都會變成西岐的災禍之源。”
“人道昌盛是天命,但這天,還有天庭,真的會願意看著人族擁有改天換地的力量嗎?”
多寶道人沉默了。
他不僅聽明白了吳彥的意思,更是從中聽出來了吳彥的野心和不甘心。
西岐不應該擁有這種力量,西方教給了西岐這種力量,只是為了讓西岐來對付朝歌。
總有秋後算賬的時候。
但吳彥正在做的事情,同樣也是在讓人族擁有改天換地的能力,天庭和天道,真的會坐視嗎?
至少天庭已經不願意坐視了,親自下場參與到了對付殷商的大計之中。
“武器帶來的力量終究是虛妄。”吳彥總結說道:“人族真正強大的根源,應該是精神意志上的強大,是智慧的傳承,是文明的延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待我殷商人人為君子之時,除了徹底滅絕我人族,如何能擋我人族昌盛?”
多寶道人雙目之中異彩連連,重複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王上的智慧,我自愧不如啊。”
這兩句話必然是吳彥的原創,因為關於這兩句話最早的傳聞,則是西周時期由周文王姬昌創作的《周易》,而現在姬昌還在研究火器呢,已經沒心思研究什麼周易了。
簡單釋義為: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地前進。大地的氣勢寬厚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學習和接納,就能夠不斷進步,不斷變強。
“道兄自謙了。”吳彥說道:“若是我人族智慧足夠,自行研究出來了火器,也未嘗不可。但西岐所謂的火器之道,不過是僥倖得到了西方教那兩個的傳授,猶如無根浮萍一般,風大了,就會直接飄散,不存在任何意義。”
會的人都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何況是不會的呢?
把會的人都殺了,自然就沒人能夠複製了。
但如果是普及教育達標,人人都能夠自行鑽研出來火器的製造方法,那殺死工匠的意義就不大了。
包括現代文明也是如此,吳彥穿越時所在的時代,如果真的發生了末世一樣的災難,人類的文明很難在短時間內成功復甦。
因為會的人太少了。
普及基礎教育,普及高等教育,一步一步來,終有一日能夠人人如龍。
“那我就放心的坐看王上以朝歌之偉力,以大風吹動西岐的無根浮萍。”
多寶道人不再擔心這個問題,也不再擔心吳彥到時候會讓他們這些截教仙人們,用法寶和自身道法神通,直接參與到人族戰爭之中抵擋火器,那會有損他們的修行。
“我見冀州之戰中,王上喜歡用劍,劍法也算不錯。”多寶道人心情好的時候,就想要送好處,說道:“若是王上不嫌棄的話,我對於用劍還算是有些心得。”
我肯定不嫌棄啊。
吳彥略微有些激動,多寶道人在用劍方面並不怎麼出名,但這並不代表著多寶道人的劍法就不行。
他是通天教主的親傳大弟子,而在用劍這方面,通天教主在諸天萬界之中也是無可爭議的最強。
而且,多寶道人雖然擅長煉製法寶,但他隨身攜帶並常用的,還是一柄看似普通的寶劍。
只此兩點,就能夠說明多寶道人的劍道,才是他最強大的手段了。
“還請道兄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