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是運氣非常好,打中了吃水線處的裝甲,或者是命中了軍艦的彈藥艙。。
但一次是運氣,三次、五次呢?
被一發炮彈命中,而後直接開始沉沒的聯軍軍艦遠不止一個,而且這樣的畫面還在不斷的重演。
已經完全足以讓所有人都相信,這絕對不是大明艦隊的運氣好,而是他們的炮彈威力非常驚人,甚至是超出了聯軍艦隊所有指揮官的認知。
還有很多軍艦沒有被命中,但他們的艦長都看到了這片海域中發生的一切,看到了大明艦隊的火炮超常的射程,也看到了完全沒道理的命中率,以及不可思議的殺傷效果。
明明在數量上依然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可他們的心裡面卻出現了恐懼的情緒。
“減速,立即減速。”
有的艦長因為恐懼而下達了這樣的命令,他們想要觀望觀望。
在他們看來,大明艦隊是在大英帝國的艦隊,把距離拉近到三公里的範圍內時才開炮的,雖然也有炮彈命中了3.5公里左右距離的軍艦,但他們對於距離的計算其實並不精準。
所以他們認定,大明艦隊的火炮射程,也就是3公里左右而已,而他們現在距離大明艦隊還有4公里以上的距離,大明艦隊打不到他們。
“衝鋒,給我衝鋒,全速前進,只要衝到我們的射程範圍內,我們就能夠把他們全部擊沉。”
也有的艦長下達了繼續衝鋒的命令,比如沙俄的艦隊,法蘭西的艦隊。
相比於那些減速的軍艦代表的小國家,他們背後的國家不允許他們後退,他們自身也不允許他們後退。
因為後退就意味著他們會徹底的失敗。
聯軍艦隊原本是合圍之勢的戰艦編隊,在大明帝國的第三輪炮擊之後開始變形,但大明艦隊絕對不止是三輪炮擊,也絕對不止是六艘戰列艦和十二門火炮。
秦皇號航空母艦上。
李鴻章下達了第二個命令。
“長城一號、二號……巡洋艦,開炮。”
搭載在秦皇號航母編隊的廣播通訊系統,第一時間將李鴻章的命令傳到了六艘以長城為字首命名的巡洋艦上。
和戰列艦一樣,這些巡洋艦上也都各有兩門火炮,從這一點上來看,大明艦隊的戰列艦和巡洋艦,似乎沒有什麼區別。
事實也正是如此。
戰列艦在另一個世界的歷史程序中,是一個註定會被淘汰的軍艦種類,包括巡洋艦其實也是如此。
因為戰爭的形式會因為導彈的出現,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大明艦隊現在雖然還沒有造出來導彈,但安妮在設計這些軍艦的時候,就已經在為以後的升級做準備。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大明艦隊沒有戰列艦、巡洋艦之分,火力上的差距其實沒有什麼區別,現階段唯一的區別就是航程上的差距。
巡洋艦是為了遠洋海戰而存在,戰列艦是為了近海區域的海戰而存在。
但這一次因為準備了充足的運輸艦,又有傳送門這種不合理的運輸物資的方式,所以戰列艦也能夠直接開赴到大西洋,更不需要製造什麼戰列巡洋艦。
相比於大英帝國這樣的國家,海軍還要專門建造遠洋戰列艦,大明艦隊有太多的優勢了。
而真正的優勢,還是在軍艦本身的火力系統上。
長城三號巡洋艦的艦長指揮室內,傳出了李鴻章的聲音之後,艦長轉述了開炮的命令,已經完成目標區域鎖定的火炮,近乎在瞬間完成了開火。
“裝彈。”
“裝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