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大朝會。
“陛下,這個月以來,有大約十萬多個流民投敵,臣建議殺雞儆猴。”
第一個議題,就讓朝堂上的氣氛變的詭異起來。
因為他們都很清楚,流民其實不是流民,所謂的投敵也不是真的投敵,他們只是跨越了長江去了大明帝國的屬地。
“臣認為不應當大開殺戒。”有漢臣出聲反對的說道:“大明以送地、送錢、免稅、免徭役等方法吸引我大清子民,而國庫收入銳減,為了維持百萬大軍,只能增加稅收徭役,甚至需要強行徵兵,此時若是大開殺戒的話……民心會散的啊。”
“住口。”提議的大臣怒斥道:“你不願意殺雞儆猴,是不是也想要投靠大明?”
“就是啊,民心還是民重要?沒了民,就算是有民心又有什麼用呢?”
“那些人都是賤骨頭,有了點好處就忘祖背宗,不殺不止會讓民心繼續潰散,更是會動搖我大清國本。”
“你們才是放屁,讓流民去大明,對於陛下之大清也是有好處的,他大明才建國多長時間,有多少錢?多少地?只要百姓不要稅收徭役,遲早要完。”
“對啊對啊,大明之所以遲遲不願意揮師北上,不就是被那些流民拖累了嗎?前前後後幾百萬人去了大明,他們去的時候一無所有,只會耗空大明本就不充裕的國庫,也會和那些大明權貴爭搶土地,這就會導致趙無極和他手下的群臣產生衝突,動搖大明帝國的根本。”
“我們養百萬大軍都快養不起了,更何況是他大明要養幾百萬流民?就算是他們給了那些流民土地,也不可能立即就有收成。再說了,大明也沒有那麼多閒置的耕地可以分給流民,數百萬人開荒,又需要多少人力和物力?你們真當趙無極不想要百萬大軍啊,他是養不起啊。”
“陛下,臣建議應當裁軍,百萬大軍可戰之力不過半,連續三年的潰敗,軍心也極為渙散。應當裁除那些老弱病殘和**,只留下精銳之兵,輔以白馬神槍,必定能夠和大明一較長短。”
吵著吵著,第二個議題就出現了,雖然第一個議題還沒有解決,但第二個議題又讓很多朝臣吵了起來。
自從兩年多前,咸豐帝宣稱要讓滿蒙漢一視同仁的時候,清廷朝堂上的實力就真正的均衡了起來,甚至是因為漢臣的人數最多,人才也是最多,如今的清廷聲音最大的也是漢臣了。
這些人當然不希望大殺特殺來阻止流民前往大明,因為流民都是漢族。
也更希望裁軍。
不是裁他們的勇營,而是裁清廷的正規軍之一的八旗軍,那些人沒有任何戰鬥力可言不說,軍餉等待遇還比勇營高出很多,更是率先配備了白馬神槍。
這讓漢臣掌握的軍事力量勇營非常不滿。
矛盾也日益深重。
吵鬧聲中,端坐在龍椅之上的咸豐帝面無表情,一言不發,就像是在發呆一樣。
事實上,她也確實是在發呆。
剛開始來當臥底的時候,她還覺得挺有意思,在吳彥的交代下搞出了很多騷操作。
比如白馬神槍。
雖然西方列強不想看大明帝國做大,可也同樣不想看到清廷再度崛起,自然不會願意把白馬神槍賣給清廷了。
談判開始的時候,只是索要高額的報酬,卻始終不願意付出實際行動,讓清廷負責談判的大臣們糾結無比。
在那個時候,咸豐帝果斷的出手了,密會了某個國家的‘權勢商人’,成功的以極高的代價購買了白馬神槍的製造方法。
清廷自然是歡欣鼓舞的,秘而不宣的他們覺得這是清廷崛起的徵兆,而且還沒有付出之前準備好割讓的土地,只是給了錢而已。
對於他們來說,錢是小事,土地是大事,每一個文臣都想要名傳千古,卻不想讓自己的罵名流傳千古。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自稱關係通天的商人,其實是吳彥的人,他們用來購買白馬神槍製造方法的30噸黃金,也在出海之後直接流入了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