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的話,甯中則好像沒什麼用啊,雖然變的更年輕,更漂亮,有了我傳授的易筋洗髓篇之後,武功進步速度也非常的快,可以不斷的和我陰陽調和,幫我修煉九陽神功……但解決不了任何本質上的問題啊。”
吳彥略微有些後悔,但也就是一個念頭而已,上個世界除了甯中則之外,也確實沒什麼人值得他帶回來了。
而世界之門的碎片,如果不使用的話,過期作廢。
也算是聊有勝於無吧。
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吳彥帶隊成功的製造出了‘金坷垃’,而且也完成了大規模生產的工業程式設計。
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再理會了,只等著金坷垃造出來之後,他所統治的地區,糧食就有很大的機率大豐收。
之所以說有很大機率而不是百分之百,是因為種田這種事情,也需要水利工程的幫助,對於天氣的依賴性也非常大。
糧食增收很重要,不僅可以幫助現在的大明國,等到吳彥打敗了太平天國和清廷,以整個華夏大地為根基和全世界的列強爭雄的時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助力。
“我說它有用,那它就一定有用。”
金坷垃雖然研究了出來,但一些對於農事非常瞭解的人,卻因為時代的侷限性而存在質疑。
在這個時候,吳彥沒有任何猶豫的表現出了獨裁的一面。
“在你們沒有確定它沒用的證據之前,不要質疑我做出來的任何決定,也不要跟我陽奉陰違。我在你們面前自稱為我,不代表你們可以不把我當大明國的皇帝,不代表你們可以不稱呼我為陛下。”
吳彥的話,讓所有的質疑聲瞬間消失。
畢竟是一個親手殺過上千人的武帝,這點威嚴還是有的。
這也是封建時代的好處,要是到了近代時期,肯定會有很多人硬著頭皮來質疑、阻撓,殺都殺不乾淨,因為總有一些人覺得自己是公知,是在做好事,渾然不知自己是因為時代和知識水平的侷限性,在用生命來拖後腿。
農業上的事情,吳彥也就研究了一個金坷垃,至於水利工程什麼的,他暫時沒法進行有效的提升,只能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來興建。
“工業才是重中之重啊。”
在大明科學院待了半個月的吳彥,並沒有在完成金坷垃之後就離開,他要開始進行下一項科學研究。
上一次穿越之前,大明國穩定了六個月的時間,吳彥在那段時間裡,也做了一些準備。
而現在,這些準備就要發揮作用了。
吳彥在工業上的第一個研究專案,就是蒸汽機。
雖然此時的歐洲即將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機這個帶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力,在歐洲已經被使用了上百年的時間。但非常可笑的是,整個華夏大地,都因為清廷的原因而找不到哪怕一臺國產蒸汽機,更不要說是歐洲在1814年,就已經發明出來的蒸汽汽車了,以及1815年發明出來的礦工燈了。
吳彥雖然知道怎麼造石油發動機,可在沒有足夠的整體工業水平前,想要從原油之中提煉出石油都非常困難,更別說是其它化工原料了。
蒸汽機不僅可以幫助吳彥發展工業,也能夠提升金坷垃的產量。
又是一個技術攻關小組,在吳彥的親自指導下,嚴格按照相關的步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大明國第一臺國產蒸汽機,也是華夏曆史上的第一臺國產蒸汽機。
此時參與這個專案的人,還不知道他們已經創造了歷史,並會和‘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大明武帝趙無極一起,被寫進大明國的歷史,乃至於世界史之中。
他們只是震驚於機器的力量。
蒸汽機在現代人看來是非常落後的,可事實上,這玩意在20世紀初期,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吳彥製造的又是全世界最先進,甚至可以說是最先進的蒸汽機,完全可以用到五十年之後。
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木料、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可燃物,使水沸騰產生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做功。
此時還沒有石油,天然氣也很難利用,所以主要還是依靠燃燒功率更高的煤炭。
大明科學院的一個院子裡,一臺造型在全場所有人看來,都非常奇怪的金屬造物,已經被啟動了。
旁邊有人不斷的往裡面填入煤炭,保證鍋爐內的水始終保持沸騰,並轉化成高壓蒸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