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下達,兩萬聯軍就帶著六十門重炮,前往東京城西城牆處。
雖然他們不止有這麼多炮,但只打一處城牆的話,完全足夠,重炮既然被稱作重炮,那肯定很重了,運輸起來極為不便。
而隨著聯軍的動作,各方也隨之而動,很多探哨都跑到了近處觀戰準備獲得資訊,就連太平天國也派了一些探哨過來。
探哨們的膽子都很大,單人獨騎的他們,甚至跑到了距離城牆兩百米左右的地方,在他們的認知之中,這個距離他們是絕對安全的,有人來抓他們,他們也有足夠的時間騎馬跑回去。
於是,探哨們都發現了讓他們震驚無比的一幕。
城牆之中的大門竟然是完全敞開的,而城牆之上,也看不到多少防守計程車兵,唯有最高處豎起了一杆大旗,那是九旒龍旗,又叫龍旂,只有皇帝才有資格豎這種大旗。
而東京城的皇帝,只能是大明武帝趙無極。
不止是代表了皇帝的龍旂,一個繡著趙字的大旗。
別說是清廷和太平天國的探哨了,就連聯軍的探哨也認識,這是狀元軍的牙旗,牙旗代表了一軍主帥,上面繡著主帥的姓氏,牙旗一倒,就代表著主帥沒了。另有將旗,代表著將領的姓氏。
之前趙無極斬將奪旗,砍的就是牙旗和將旗。
所以,趙無極此刻就在城牆之上?
他不怕死嗎?
他就真的和他的檄文之中所說的那樣,每戰必身先士卒嗎?
探哨們的心情其實都有些複雜,一方面他們覺得趙無極太白痴了,面對六十門火炮竟然作死的自己跑到城牆上。
另一方面,他們又對趙無極欽佩不已,每戰身先士卒在登基為帝之前還情有可原,但趙無極已經登基稱帝,竟然還這樣做。
如果能夠在趙無極手下打仗,那該有多幸福啊。
至於龍旗和牙旗雖然在,但趙無極卻不在,只是為了給聯軍玩一手空城計什麼的,別說是探哨們覺得不可能了,那些得到訊息的聯軍、清廷大軍、太平天國等方面,也都覺得不可能。
因為這樣做不存在任何意義。
“這個趙無極,不會是《三國演義》看多了吧?”英法美三國聯軍指揮官大笑了起來,說道:“司馬懿要是有我這麼多火炮,別說城牆上諸葛亮只是一個人彈琴了,就算是諸葛亮在城牆上跳舞,他也會直接打。”
這顯然是一個看過《三國演義》的外國將領。
“不過趙無極也算有信義之人,竟然真的沒有用我們的人防守城牆,那麼,讓炮兵繼續推進,到達有效射程之後,我給趙無極一個投降的機會。”
這些聯軍炮兵的有效射程說是五百米,其實只有三四百米而已,就像是吳彥造的毛瑟G98,說是有效射程800米,但因為工藝和使用者槍法的原因,真實有效射程可能連兩百米都不到,更不要說達到標尺射程2000米了。
所以,他們需要推進到距離東京城400米左右的地方。
而此刻炮兵陣營和保護他們的聯軍火槍手們,距離東京城還有900米的距離。
在這個時代,這個距離是不可能逾越的天塹。
然而,就在所有人耐心等待炮火聲響起的時候,槍聲率先響起了。
很多探哨都懵了,東京城的人這是瘋了嗎?
兩里路還多一點的距離,怎麼可能打的到,是浪費彈藥呢,還是準備打自己這些探哨呢?
驚慌的探哨們策馬移動了起來,但他們並沒有發現探哨有人中槍倒地。
再仔細一看,竟然是城牆之上的大明武帝趙無極在開槍。
之所以能夠隔著上百米的距離,確定是趙無極在城牆最高處開槍,只因為開槍的那個人,穿著龍袍,帶著烏紗翼善冠,身後是龍旗和趙字牙旗。
趙無極瘋了?
還是明知城牆很快就要被轟破了,所以本著能開一槍是一槍的僥倖,先開幾槍,來佐證他在檄文之中所說的那一句:天子當守國門。
而後,用自己的死亡來印證他在檄文之中所說的那一句:君王當死於社稷?
也就是探哨們不解的時候,他們突然看到,正在推進的聯軍炮兵部隊中,出現了一些譁然混亂。
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