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略微有些意外,他還一直以為厘金制度是雷以誠發明的,原來還有個錢江啊。
“錢江。”吳彥點名問道:“既然是你提出來的厘金制度,那為何不收取外商的厘金呢?”
厘金制度可以說是幫助清廷打敗太平天國的關鍵,但這個制度有很多弊病,增加普通人的經濟負擔、抑制商品流通這些就不說了,影響最壞的,就是隻對內不對外。
只收華夏人的厘金,不收在華夏做生意的外國人的厘金。
國外的生產力在這個時候,本來就高於國內,因為厘金制度造成的成本上升,一方面提高了國內出口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變向降低了國外商品的成本。
此消彼長,國內的工商業發展就遭遇了嚴重的摧殘,國外的工商業,因為華夏這個龐大的市場,而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
這也是近代的華夏,工商業實力遠遜於國外的主要原因之一,影響很嚴重。
而聽到吳彥的這個問題,錢江就懵了。
為啥不收外商的厘金?
我也得敢啊。
別說我不敢,別說江北大營不敢,你問問咸豐帝敢不敢?
錢江可不是一個普通的謀士,他算是這個時代的名士之一了,他是監生出身,祖上在康熙年間當過山東巡撫,1842年就在廣州參加過抗英鬥爭,說起來也算是愛國人士了,還率眾燒了英洋館。
但當時清廷不讓百姓抗英,因為1840年開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被英國打怕了,所以錢江被抓,革除了監生的身份,充軍伊犁,也就是後世的新疆。
好不容易因為在伊犁和同樣被髮配的林則徐兩人,因為治屯有功而被特赦,之後還當過林則徐的幕僚,然而因為林則徐又被髮配到了雲貴地區,覺得那裡是苦寒之地的他,為了謀個出身,就來到江北大營獻計——厘金制度。
基於之前的境遇,又怎麼敢得罪外商?
“怎麼不說話?”
吳彥並不知道錢江過往的故事,冷著臉追問了一句。
錢江硬著頭皮回答道:“回大將軍,因為不敢,我不敢,琦善不敢,大將軍應當也不敢。”
這是破罐子破摔了,也算是名士風采了吧。
其他人聽到這句話,就覺得錢江死定了,畢竟在他們看來,趙無極就是個殺人如麻的武夫、莽夫。
然而吳彥聽到錢江這句話,卻哈哈大笑了起來,說道:“錢江,我命你帶兵去松江府,一個月之內,從外商手中收取至少百萬兩厘金。”
錢江傻了。
在場的其他人也都傻了。
這趙無極剛剛殺了琦善,得罪了清廷所有的滿人勳貴,甚至會因為擅殺欽差大臣而得罪了咸豐帝,現在又要得罪外商?
松江府也就是以後的上海,此刻的外商是真的多,不止是人數多,代表的國家也多,英、法、德、沙俄等等,哪個是好惹的?
這是嫌棄自己死的不夠快?
還是說,明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所以來一次最後的瘋狂?
可讓所有人都徹底傻掉的是,吳彥又補充了一句:“我說的百萬兩,不是白銀,而是黃金。”
瘋了。
此時的白銀和黃金之間,兌換比例是1比20,這也就意味著,吳彥要的是2000萬兩白銀,而咸豐帝繼位的時候,國庫裡只有多少錢呢?戶部存銀只有22.2萬兩。
之後清廷能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就是依靠發行以一當千的大錢、賣官、發行不允許兌換現銀和銅錢的官票,以及厘金制度,最終籌措了總計1.7億兩白銀。
可這1.7億兩,卻是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籌措到的啊。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吳彥,他們眼中的趙無極,腦海之中都產生了同一個想法:趙無極瘋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