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昊陽宗的行動也佐證了蘇照的才想,昊陽宗主李鶴遠,就僅僅派了一些金丹、元罡境的內門弟子,下山歷練,掃蕩因為靈氣潮汐,遍地為禍的妖魔邪祟。
“如無意外,天元列國之中,斬妖司、除魔司,將會如狂風一樣颳起,蜂擁而出,如果我非王侯,而為獄卒、捕快這樣的小吏,再得個什麼簽到、加點、入夢、複製……的系統,恐怕……”蘇照想起前世在閒暇之時看到的一些,心頭閃過一抹自嘲。
安安道:“那妖國之兵呢?照照,要我說,三大妖國之兵,你利用仙園之主的許可權,呼叫出來。”
安安原來對這些不大上心,但並不代表什麼都不懂,相反此女身具白虎血脈,白虎在上古之時,就是兵戈對於兵戈戰事十分敏銳。
而且,先前淳于朔就說除非有外援,否則蘇鄭之間一旦爆發國戰,蘇國支撐不了太久。
蘇照道:“妖國之兵,先不急著呼叫,主要是擔心一些自詡正道的玄門仙宗大能插手,雖然……”
“魯衛二國,也不可能來援,衛國已然與之交惡,至於魯國,如果我用妖兵助陣,那幫儒教中人,恐怕也會百般相阻於魯君,不使其援我。”
在蘇照前世記憶軌跡中,靈氣潮汐之後,作為天下文脈匯聚之地的青兗二州,揭開了一幕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儒道至聖畫卷。
齊都臨淄之稷下學宮、魯都曲阜之小聖賢莊、文昌廟……當會有上古儒家聖賢顯聖,上古神祇道統出世。
儒家修浩然正氣,存一顆修齊治平之心,口誅筆伐,鎮壓妖鬼,高談闊論,以禮樂教化世人,對於妖魔出入廟堂,當然是視之如眼中釘,肉中刺。
這就是大爭之世,思想碰撞,互指異端。
何謂大爭之世,百家爭鳴。
佛、儒、道、法、墨、兵、名、農、縱橫……都會在靈氣潮汐之後,顯示出超凡脫俗的力量,漸漸登上天元九州,仙朝爭鋒的歷史舞臺,他們出入廟堂,或受敕封為仙官,或周遊列國止戈弭戰,歷經遠邁前代鼎故革新的慘烈之戰,繼前人之學說,發揚廣大,意欲結束亂世。
蘇照面色古怪,喃喃道:“浩然正氣,聊齋種梨,金鯉報恩,三尺劍匣,城隍夜遊……換個地圖開局,不是聊齋詭異風,就是儒道至聖流。”
“你說什麼?”安安藍寶石的眸子眨了眨,瑩潤清澈的眸子,閃爍著好奇的亮光,嘻嘻道:“好像挺有趣的樣子。”
“以後講給你聽,無非一些神仙話本,等兩三年後的大爭之世,或許單單憑藉這些話本,就能一問神照之道呢?”蘇照說著,也不知想起什麼,就是輕笑一聲,目光流轉,意味莫名。
神照之境——
道家立道,明心見性,儒家立心,洞達世情,佛家則稱之為初果。
事實上,在蘇照前世,就疑似有修書仙信仰之道的家,撰書著文,以之收集香火神力,否則他在酒肆之中,聽到的那些流傳天元的傳奇畫本,是怎麼來的?
“要是把《遮天》在此世文抄出來,登天路,踏歌行,彈指遮天……恐怕三教掌教,都要跑過來問我,紅塵仙比之長生真仙,孰強孰弱了?”蘇照不由失笑,思忖道:“奈何,仙朝爭鋒,君臣分野,這些都不是人主之道,如是稍稍接觸一下,增廣見聞尚可,耽迷於此,就是捨本逐末了。”
無論是儒墨佛道,還是法名兵農,都不是人主之道,而是臣子之道。
可蘇照為人主,卻不能不知其大略,否則何以御人、治國?
而就在蘇照思緒紛飛之時,卻不知,此刻的笑談,正在天元列國的其他地方一點點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