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縣西南的一片小湖邊,新建了一個小小的村落。
這村子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淺水裡,房屋都是圓錐形頂蓋的高腳窩棚,一小群一小群的分佈著。剛來到鬥耆國的海民正在自己的窩棚裡忙碌。
這便是新來海民所居的魚人村落。
海民們不但有了住處,還分到了一些生活物資。其中的鍋碗瓢盆和衣物對他們來說十分貴重,還有糧食供應。
鬥耆國的生活水平比他們原先在自己部落裡要好的多,這讓被擄的海民看到了一線希望。
不過他們的身份依舊是奴隸,算是被關押在這裡。
定居點和小湖周邊有士兵駐守,還有大群犬狗巡邏,再外圍也全都是人類的村落。唯一利與逃逸的水面也只有兩裡方圓,想要逃走難於登天。
聶傷的想法就是在遠離大澤深水的內陸腹地設立一個集`中`營,將海民養在營地裡,同時訓練他們為自己效力。
成年男性海民都去當兵,其他老弱婦孺全都關在村裡做人質。
此部族的人口就剩這一點了,他相信男海民一定放不下族人獨自逃走。
即便逃走了,他一個雄性又能做什麼呢?早晚死在野外。也不用擔心這個族群會在大江大湖裡繁衍,成為脫離控制的水中力量。
有人建議讓花蟹成為此地的領主,統領這群海民,聶傷堅決拒絕。
他的國度裡未來可能有好幾個人屬種群,但都成不了氣候,人類的統治地位難以撼動。
可海民不一樣,此種族生活在水裡,人類對水面的掌控十分薄弱,很容易失控。
他可以容忍其他種群獨立成群,唯獨不能讓海民成為一股勢力。否則會成為水裡的隱患,騷擾水面,危害極大,又難以消除。
所以聶傷要將海民部落嚴密控制起來。
他已經立下了規矩,海民男性一成年,就必須離開村子到軍隊裡服役,休假時放回村留下種子,以維持種群數量。
這種情況下沒有固定的夫妻關係,可以隨便交`配而沒有道德壓力。到時候一村子女人等著回村的海民士兵,這些人的感.官可能比人類男人還要爽,估計會舉雙手支援此政策。
海民村子的人口超過一定數量,就拆分出獨立的部落,不能讓他們形成大群體。
人口總數太多的話,就減少男海民的回村次數,或者乾脆發明避`孕器具,限制他們生育!
目前海民剛安頓下來,人心不穩,暫時都住在一起。官府派來的官員和軍方的教官也進駐了村子,馬上要對他們進行嚴格訓練。
鬥耆國購買海民的目的就是要組建一支特種水戰力量,這群海民中的男性都會被培養成合格的戰士。
聶傷直接搬用斯巴達式的社會模式進行管理。海民男孩從小就要接受人類教官的嚴格軍訓,什麼事情都不用做,只要安心訓練就行。
等長到十二歲就會被帶離村子,到專門的水戰營地集中訓練。成年後直接進入軍隊效力,立功的和服役年限足夠的,賜給交`配權,可以回村留種。
女海民的主要作用是繁殖人口,養育幼兒,但也不能白吃白住,也得自力更生。她們居住的湖太小,只是供生存所用,並不能獲取足夠的食物。
所以必須跟著人類學習紡織、漂洗等技術,透過自己的勞動向官府換取食物和生活物資。
海民的血脈純度也得控制好,既然不能讓他們退化成智力低下的野海民,也不能削弱水性。
這就需要優生學的知識來統籌,鬥耆國正好有這樣的人才,便是工部牧司司長牟,也就是以前的牧臣。
這個傢伙擅長家畜的選種育種,其中的道理對海民也是一樣的。
牟司長百事纏身,當然不可能親自來看這些海民,只派了兩個牧司的小官來管理,向聶傷保證一定能完成任務。
唯一擔心的就是周邊的人類男子會跑來偷腥,尤其是看守海民計程車兵。
將來斯巴達政策實施後,村裡的女海民肯定需要男人,人類男人也是什麼物種都敢上的勇敢生物。雙方定會一拍即合,繁殖欲``望上來了攔都攔不住。
海民有媧人血脈,與其他生物的生殖隔離很容易突破。這樣混入人類的血液多了,必然會導致水性退化。但媧人血脈又很頑固,無論如何也不會變成人類,最後反而成了沒有特長的廢材。
對於這種情況,聶傷也是無計可施,想來想去,忽然靈機一動,換上了一批壯婦做看守,相信效果一定不錯。
總之,聶傷對海民的政策非常無情,和他的仁政策略相背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