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新給出了這些大方向後,訓練就簡單多了。
很多東西其實就是這樣,如果訓練方向不對,或者需要在對與不對之間摸索驗證,那就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訓練的結果也不盡人意。
比如鷹醬訓練空降兵,他們在此之前一片空白,匆忙間發現在戰場上需要傘兵……鷹醬需要傘兵的戰場有很多,這是由當時登陸作戰十分困難決定的。
這倒不是說在太平洋戰場上針對鬼子。
鷹醬在太平洋戰場上進攻鬼子駐守的島嶼可以有更簡單的辦法:那就是用火炮把鬼子所在的島嶼來來回回的轟幾遍,接著就可以輕鬆登島基本不需要傘兵空降。
但在面對漢斯時情況就不一樣了。
漢斯通常有大口徑的岸防炮、還有潛艇和飛機,海岸線上還佈滿了沙水雷,沙灘上則是各種地雷、障礙、碉堡。
鷹醬對漢斯登陸作戰很可能會出現軍艦遭到敵人炮火威脅不得不撤退,這時漢斯地面部隊卻發起反攻將鷹醬登陸部隊趕回海里的情況……鷹醬絕不能讓這種事發生,否則就會經受慘重的傷亡。
因此,針對漢斯的登陸戰很有必要使用空降兵,而且還是大規模的使用空降兵。
這些空降兵可以與登陸部隊對漢斯形成兩面夾擊的形勢撕開其防線從而取得戰役的勝利。
但鷹醬沒有使用空降兵的經驗也沒有這方面的戰術理論,因此其空降兵相當長時間內都處於“會跳傘的步兵”的狀態。
這導致其空降作戰的表現往往不盡人意,比如進攻西西里島、又比如諾曼底登陸,再比如市場花園作戰……
鷹醬空降兵需要在戰爭中磨練,在一次次失敗和錯誤中總結出經驗,數十年後才能形成完整的戰術理論並訓練出合格的空降部隊。
王學新就不一樣了。
他給八路軍的是現代的空降作戰思想,上來就直奔主題走已經確定是正確有效的訓練方式,省掉了中間磨練和成長的環節,其效果當然不一樣。
王學新也是因為這一點才會第一時間就拒絕德里克上尉的“好意”……他不可能會把八路軍空降部隊交給對空降作戰一無所知的鷹醬空降兵而且還只是個“上尉”來訓練。
讓王學新無語的是,德里克上尉居然把王學新這種行為看成是“狂傲”,而且似乎還認定八路軍空降部隊在將來的作戰中會為此付出代價,他們也在等著看八路軍空降部隊的“好戲”。
王學新當然不會理會這些無知的人是什麼想法。
王學新認為自己的時間很寶貴,他每一分每一秒的付出都有可能避免八路軍戰士的負傷甚至是犧牲。
因此,如果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無足掛齒的人上,這個做法本身就已經輸了。
訓練方法定下來後,王學新接著就跟王書恆擬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
首先:軍銜制是必須的,這決定了部隊能否快速組織起來形成戰鬥力。
傘降作戰這東西,有時就像把一個拼湊起來的玩具從空中投下,它肯定會四分五裂散落一地,軍銜制是能否將這個玩具快速拼湊起來一根線,一根看不到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