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第59師團還是選擇沿著缺口打回去。
王學新也認為第59師團會打回去。
這不只是因為從大青山和呂梁山打併不適合鬼子,更是因為鬼子心裡的不甘……一個師團上萬人,會被八路軍兩個團四千多人擋住?更何況,如果打出去的話,那就是跟八路軍拼個你死我活,就算輸也輸的榮耀,如果在山裡餓死,那算是怎麼回事?!
按常理,八路軍兩個團是擋不住鬼子一個師團。
但八路軍這兩個團不是普通的步兵團,而是裝備了連發步槍的新一團和新二團。
在缺口處封鎖第59師團的作戰上,半履帶汽車沒有像騎兵一樣對鬼子實施“放風箏”一樣的戰術……缺口一帶在大青山和呂梁山兩山之間,地形複雜山地多,除了那條公路外到處都是高低不平的山丘和叢林,並不適合半履帶汽車機動作戰。
但半履帶汽車同樣也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戰士們把它佈設在高地上當掩體、用它運輸彈藥、戰時還可以用它對薄弱處運輸兵力實施增援。
總之,往常所有用人力扛用兩條腿跑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需要冒著很大的危險還不一定能做到的事,用半履帶汽車就能輕鬆做到。
至於半履帶汽車所需要的汽油……寧北火車站繳獲的物資對八路軍這些機械化部隊包括獨立團在內,打上一個月都不是什麼問題了。
鬼子第59師團卻打得焦頭爛額的。
第59師團長中田結以從一開始就有想過這一仗會打得很困難,因為他知道八路軍裝備有連發步槍。
以連發步槍的火力,一個團或許可以頂得上三個團。
因此,第59師團要面對就不是表面看起來的兩個團,而是六個團一萬多人。
但中田結以還是對突圍有信心。
因為他認為以第59師團的一萬多人打八路軍的一萬多人應該不在話下。
中田結以是這麼對參謀說的:“八路軍,以一人帶一百二十發子彈,每四十發子彈能打死我軍一人計算,他們把彈藥打光,也僅僅是剛好把我軍全部打光吧!”
四十發子彈打死一人,這命中率已經是相當大了。
要知道二戰時期是平均兩千多發子彈才打死一人。
不過這個平均數絕對是被鷹醬給拉高的,八路軍強調每發子彈要消滅一個敵人而且彈藥補給不足,殺傷率要大得多。
然而,這是鬼子全程不還手讓八路軍打的演算法。
這是戰鬥,鬼子有大炮有步槍還有相當不錯的軍事素質,雖然拉栓式步槍與連發步槍相差很大,但他們用三個人拼八路軍一個人還能拼不過?
中田結以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對包圍圈發起衝擊的。
但現實卻狠狠的打了中田結以的臉……
中田結以發現,他們要面對的遠不只是八路軍兩個團那麼簡單。
首先是飛在空中的戰鬥機。
它們已經不能說是戰鬥機,說是轟炸機更準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