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要資懷玉花掉的“50億”不允許有重複消費,是說每種消費不能重複計算。
並不是說不能買,而是買了之後只能計算其中一件的價格。
比如買寶石吧,他就算買1萬顆寶石,系統也只給他計算其中價格最高的那次交易費用。
拍賣會結束,資懷玉又帶著蘭思瑜在京城玩了一天。
系統給出的10天時限,已經過去6天了。
不過一切都進展順利。
那幾部影片都已經完成了後期製作併發布。
發表之後,立刻在影片網站上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和評價。
再加上水軍的炒作,“玉蘭新傳媒娛樂”這個名字幾乎一炮走紅了。
“你看了‘玉蘭新傳媒’最新的影片嗎?”
“看了,挺歡樂的,魔性洗腦。話說和蘭思瑜搭戲的演員是誰啊,演技挺不錯的。”
“不認識,我不管他演技好不好,帥就完事了。”
其實正常來說,網民就算喜歡看某個系列的影片,也最多記住這個系列的名字,但很少會去記公司名字或者工作室名字。
你是否知道“萬萬沒想到”,“楚楚baby依然下落不明”的系列影片?你知道這兩個系列的影片是哪家公司製作的嗎?
估計能回答出第一問,但回答不上第二問的人,超過95%。
“玉蘭新傳媒”這個名字頻頻被提及,肯定不是自然現象,而是資懷玉花了很多錢的。
大V,小有名氣的意見領袖,知名UP主,都在反覆提及“玉蘭新傳媒”,製造了一定的洗腦效果。
並指出雖然“玉蘭新傳媒”是新成立的公司,但是一來公司有錢,賬面富裕;二來上個月就有過火爆作品。
還抓住“才女型演員蘭思瑜自己寫的劇本”等話題反覆炒作。
另外還炒作某某流量即將加盟,某某明星表示很希望於“玉蘭新傳媒”合作等話題。
在短短几天內,就讓很多網友出現了這樣一種認識:“玉蘭新傳媒娛樂”是一家很有實力的影視公司,擅長內容製作,目前是在短影片領域試水,未來可能會簽約不少成名影星和導演,成為娛樂圈的一個快速崛起的新勢力。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也不至於讓“玉蘭新傳媒”的估值出現大的波動。
或者就算表面上的估值有變化,但大家心知肚明怎麼回事,不會買單。
畢竟在這個圈子,類似的事情太常見了。
去收割韭菜還行,想收割同為莊家的人,那就不太現實。
“玉蘭新傳媒”註冊資本20億元,其中部分是資懷玉個人出資,部分是“任卡史互動娛樂”出資。
資懷玉想要出售30%左右的股份,差不多6億元左右。
但他要賺1個億,也就是說這30%的股份至少要賣到7個億以上,那麼公司的估值要達到差不多24億才行。
你一個新成立幾天的公司,就租了個辦公場地,租了些器材,請圈內好友幫忙拍了幾部影片,再花錢找點水軍炒作一下,就想找人接盤?
你face有這麼大麼?你又不是facebook,也沒吃“面面果實”,憑什麼呀。
資懷玉從一開始就沒指望,這麼丁點努力就能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