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重新奪回了兗州,休養生息,兵勢日漸壯大,聽說長安城大亂,王允死了,李傕和郭汜又起了內訌,如今漢獻帝回到了洛陽,手下謀士荀彧就進言道:
“我們應該早點把天子抓在手裡,挾天子以令諸侯,以後做起事來都師出有名,這要是晚了,就怕天子被別人搶去了,到時候可就後悔都來不及了。”
曹操一聽有理,正要點兵發往洛陽,卻聽得天子已經下了詔書,命自己前去勤王。
曹操大喜,手裡捧著詔書,仰天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
於是命夏侯惇和曹洪為前鋒,趕往洛陽。
夏侯惇和曹洪不敢耽擱,一路行軍,就往洛陽而去。
沒想到半路上就碰到了逃難的漢獻帝正被李傕和郭汜追得上氣不接下氣。
李傕和郭汜,原來也是帶著兵馬來搶皇帝的。
於是一番廝殺,曹洪殺退了兩人,這才見到了獻帝劉協。
“曹公何在?”
國舅董承問道。
夏侯惇一指身後說道:“我二人為先鋒,主公隨後就到。”
正說著,就見遠方塵土飛揚,旌旗招展,曹操飛奔而來,見到獻帝,滾鞍落馬,倒頭便拜。
“罪臣曹操救駕來遲,請陛下恕罪!”
獻帝劉協急忙將曹操親手拉起,口中叫道:“有曹公在,孤無憂矣!”
於是曹操就又護著獻帝回到了洛陽。
一進洛陽,曹操等不由大吃一驚,眼見得到處都是殘垣斷壁,一片被大火燒過的痕跡,皇宮之中,更是一片狼藉。
將漢獻帝安頓好,曹操這就回了大營,感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
有了漢獻帝在手上,那就相當於有了政治資本,自己代表的就是大漢朝,誰不服氣就打誰,而且還一點毛病沒有。
曹操不由得對荀彧是萬分佩服,
正想著表揚荀彧幾句,卻不料荀彧又說話了。
“主公,洛陽一場大火,氣數已盡,不宜再為都城,可勸陛下速速遷都。”
“遷都?”
曹操有點詫異,仔細想了想,覺得有點道理,於是問道:“若遷都,文若(荀彧字文若)認為哪個地方最適合?”
荀彧毫不猶豫的答道:“許昌,只有許昌才是最適合的地方。”
曹操大吃一驚,想起了衛毅一再堅持要去許昌安家的事情,不由得在心中喃喃道:“難道這個小兔崽子一早就猜到了以後的都城會是許昌?”
他看著荀彧問道:“為什麼一定要是許昌,你且道來。”
荀彧微微一笑,侃侃而談道:
“許昌三面環山,易守難攻,又是大漢的產糧大區,地理位置優越自不必說。
關鍵是目前許昌北有袁紹,東南有袁術,南面和西面分別是劉表和張繡,這幾面都有山脈阻隔,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只有東面是一片開闊的平原地帶,卻只有呂布和劉備,此二人最為弱小,對我們構不成任何威脅,所以若是要遷都,許昌乃最為合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