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是有原因的!
他自幼習文,在幼時就得文氣灌體,得了一副宛若精鋼澆築的身體。
而後文宮,文膽,文心,文道三大境界都未曾攔下他的步伐。
文宮如天庭,文膽如雷霆,文心如琉璃。
文道諸境讓他的身體,精神,早已不是尋常人。
而後修行武道,其體魄更是變得恍若神魔。
竅穴一開,真氣自然匯聚若海,龐大不可測。
一身精神念頭,更是無需多說。
他卡在了武道天人前,不是因為無法進入,只是感覺,無論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詮釋這天地自然,總會感覺錯漏百出,無法盡善盡美。
至於他為何要文武雙修……
那自然是要給聖人之路做準備了。
洪白衣,此時正楞楞地看著茶肆中的一尊人像發呆,在洪白衣的精神感知中,能夠很明確地察覺到那茶肆之中的所有人,對於那一尊人像都懷有恭敬之意,來往間,無不有著一縷精神念頭進入神像之中。
而後順著人像的連結,直入天上那一方文曲星,成為了文氣。
這像是那位嶽聖的!
此處是大宋境內,洪白衣此來,只是為了進入大宋之內,見一見大宋的文人和武者,論一論道。
看一看,他們對天地自然的理解。
由此成就自身的武道天人之道,而後更進一步……
繼續說這人像,這是生祠,非為蒼生有大功德者不可立……嗯……理論上是這樣。
事實上……
也不是沒有人強行立生祠,但別人認不認就是另一回事了。
而作為文道二聖之一,在這本來就文道昌盛的大宋境內,有他的生祠也很正常。
雖然,也不該存在於這麼個過往茶肆之內,而且只有一尊像這麼簡單。
但是……
這個茶肆是嶽聖特許的,與王聖不同,嶽聖喜歡帶著妻女到處跑,故而,天下有不少人受過他的直接恩惠。
受過恩惠的人,不少都想給嶽聖立一個長生位,但因為嶽聖本人的特殊性,這長生位也就慢慢地被換成了生祠。
洪白衣自然不是來看一個像的,他看的是這像中蘊藏著的聖人之秘。
眾生念頭……
或者說借眾生之力以成己道。
以眾生念頭,透過文曲星轉換為文氣,而文曲星之力,又隨聖人呼叫。
這就是聖人與普通文道修行者不同的地方。
聖人是得萬民承認,是得文曲星承認的,普通文道修行者,即使是文道第四境,與聖人的差距也恍若天淵。
文道越強,聖人也就越強,在這個框架下,即使有文道一百境,其與聖人的差距也不會有絲毫拉近。
開闢後續的文道境界,固然能夠有機會得到文曲星承認,成就聖人之境,但這卻並非是洪白衣想要做的。
他並不想只是單純的延續文道後續的修行,他更想拉近聖人與文道修行者的距離,真正找到一條成聖之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