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營長親自沿著騎兵擺出來的陣線前面跑過,對各連的指揮官傳達扎克丹命令。
陣列最左面的三個連騎兵,聽從命令越出陣線,這就是第一編隊了,將會由騎兵營長本人親自率領。
而由那個不滿編的偵察營、直屬營騎兵連,還有騎兵營第四連一起組成的第二編隊,則由騎兵營的副營長進行指揮。
而扎克丹本人,在這期間已經策馬跑回了騎兵佇列的最後面位置,抽調了這邊列隊的騎兵營一個特務排。
他親自領著這個特務排的人向前行進,加入到了騎兵陣列當中,兵把他們給分成了兩組,安插在騎兵佇列的空隙之間,給擔任掩護任務的騎兵,充當遠端火力輸出單位。
當然,他們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己方騎兵被敵軍擊潰之後,掩護我方騎兵在這邊進行重組。
按照扎克丹的想法,最好是能夠多上一些火力輸出單位,以作為最後的一道保險,可是,特務排這個編制本來就數量稀少,全旅一共也才三個特務排而已。
現在,步兵陣列那邊的壓力也非常巨大,扎克丹總不能去把騎馬步兵營的特務排給抽調過來,於是,他也只能調動騎兵營的這一個特務排前來協防。
完事以後,扎克丹又來到了另外一邊,帶上了第一編隊剩下的那個騎兵連,並把他們給留在了騎兵和步兵交接的地方。
這麼一番佈置下來,總算是稍稍的安心了一點了。
扎克丹平復了一下心情,看了看對面後金韃子的陣線,敵人的步兵數量大約在2000多人,最多不會超過3000人。
在步兵陣列的後面,則是後金永遠不變的督戰隊,這些負責督戰。關鍵時刻還要作為總攻力量的巴牙喇和白甲兵。這些人全部都是騎兵,人數大約不到1000人。
後金軍的總人數稍稍佔據一些優勢,大約超過了華夏軍數量的兩倍不到一些。
根據各方的情報匯總,扎克丹認為,多鐸所屬牛錄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在這裡了。
河邊,華夏軍的步兵陣列跟隨這後金軍一起拉開了戰場寬度以後,幾十名並不是太熟悉大兵團作戰的武力偵搜隊的戰士,來到了步兵陣列後面的旅部大旗下面,擔當起了預備隊的職責。
另外,還有騎馬步兵營裡面,加強過來負責管理戰馬的輔兵,也臨時抽調出來,過來這邊充當了預備隊。
當然,戰馬現在可是一種極其珍貴的戰略資源,華夏軍還沒有奢侈到拋棄戰馬的程度,所以,過來的,也只是輔兵中的一半人馬而已。
還有另外一半的輔兵,則因為安全問題而留在了復州河的對岸位置,負責看管馬匹。
雖然被叫做輔兵,可是,在軍中,根據條例所有士兵都要經歷新兵訓練、進行作戰技能的培訓。
所以,雖然他們戰力比不上老兵,但是在嚴酷軍律約束下這些輔兵們同樣有著和新兵一樣的戰鬥力,也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