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愛情的魔力,電影的魔力。
就算是理性的男人,在看完這部《泰坦尼克號》之後,都會情不自禁的將自己身邊的愛人擁的更緊一些。
一直到了片尾曲結束,影院的燈光緩緩亮起之時,萬千觀眾們才從劇情以及氛圍之中漸漸的緩過神來。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部作品啊……”
“今年的奧斯卡,沒有懸念了,這部電影,將會橫掃奧斯卡……”
“林秋的電影王朝到來了。”
“嗚嗚嗚嗚嗚……”
“我竟然能夠看到這種電影,難以置信。”
“這100%是我在電影院所看過所有電影中,哭的次數最多、最感動、也是最好的電影!”
“神作!100分的神作!我不知道這部電影有哪些缺點!”
……
不僅僅是夏州,全九州首批觀影的影迷們都沸騰了,根本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
幾乎每一名觀眾,都有不同的個人見解,這和年齡段,所經歷的事物都有著巨大的關係。
那對死無所畏懼的老夫婦,那個不為外界干擾的樂隊,那個為生而做一次假父親的男人,那個為愛人吹響口哨的女人,都是為了一種心靈上的執著,尤其是那幾位藝術家,整理領結,肅穆莊嚴的彈奏最後一曲,那一瞬間,彷彿一首鎮魂曲響起!
無影迷很難用語言來形容此時此刻的感受,可顯然,他們見證了一部神作的誕生!
林秋說,《泰坦尼克號》能夠衝擊票房的高峰,最初的時候觀眾們還抱著懷疑的態度,畢竟林秋從來沒有執導過這種商業大片,可是當成片的質量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足以令人震撼。
單單是《泰坦尼克號》史詩級的配樂,這些影迷就可以說,這是歷史最佳……
是古往今來,所有影片之中配樂最最牛逼的一部影片,沒有之一!
音樂欣賞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高階審美活動。
那種婉約的旋律成為縈繞在耳邊的仙樂,令觀眾無論何時聽來都會沉浸到一種遼遠和蒼茫之中。
除了經典的《My l on》以外,電影裡其他的配樂同樣是史詩級的。
作為一部災難片,災難自然是需要透過音樂來渲染氣氛,快速短促的絃樂節奏、尖銳的小號和嘹喨的圓號吹奏……
各種打擊樂器的交錯使用,配以大熒幕上驚慌失措,眾生相的乘客,製造出大難來臨時人們的絕望!
電影的情感上更是打動人心。
這是藝術!
真正的藝術!
……
長安影院內,幾乎所有人都站了出來,朝著林秋訴說著這部電影究竟有多麼傳奇!
而且是不吐不快的那種。
“這部電影太神了林導!”
“我哭慘了!”
“林導,真不是舔啊,這絕對是我這輩子看過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
“秋,這部電影少說300,400萬全球票房,我踏馬總算知道你的自信是從哪來的了!”
“能夠和大家一起看這部電影,真的是我的榮幸,這是我這輩子最珍貴的記憶了。”
都是娛樂圈的從業人士,正因如此,他們更知道這部電影究竟有多麼藝術,簡直就是找不出瑕疵的神片,每一個細節都極盡完美。
在這部電影中,林秋的才華可以說是完整的展現了出來,電影才華,再加上天籟般的原創配樂,音樂才華,真的,這世界不會再有第二個林秋了。
這部影片雖然聚焦於愛情,可愛情卻只佔一半,另一半讓人動容的自然就是災難,生死間的抉擇差異、煉獄環境下人性的考驗,作為影迷,只覺得誇讚,表達內心震撼的詞語不夠多!
在前世,這部電影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巨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