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瞥了一眼時間,1月30號。
今年2月4日除夕,2月5日大年初一。
滿打滿算到彩排,播出的時間,就十來天時間,時間還是比較緊的。
“要快一點。”
“要是新歌的話,樂手還要稍微磨合下,來不及的話,《Shape&ny heart》可以。”
唐安寧思索道。
現在的《九州歌會》是一個由九州樂迷共同關注,投票,觀看的節目,選曲很重要。
夏州本土特色的“芭樂小情歌”,實際上不適合這個舞臺,這是在過去節目裡屢次被證明過的事情。
“不用。”
“用新歌。”
林秋說罷,就在系統的曲庫之中翻找起來。
要知道,前世百年的音樂發展,搖滾與流行出過無數經典的超級巨星。
譬如貓王,譬如邁克爾傑克遜,再譬如披頭士,皇后樂隊等等。
就算是歷屆的格萊美,都有無數經典的音樂現場可以供林秋選擇。
夏州音樂落後於西方。
這並不是主觀判斷,而是客觀事實。
因為音樂實際上與經濟,與發展都有著很大的關係。
前世,早在我們國內還在為溫飽而發愁的時候,貓王這種世界級的巨星就開始在西方流行,畢竟吃飽喝足,才有心思去考慮精神上的富足。
什麼時候我們本土音樂開始從零發展,就是在我們的社會經濟好起來之後。
這樣算來,我們的流行音樂發展,至少比西方落後了五十年。
後來本土音樂又經歷了一些時代,就譬如八九十年代的音樂,又很多是從瀛州那邊翻唱過來的,經典的《千千闕歌》《紅日》《漫步人生路》《後來》《青蘋果樂園》《對你愛不完》等等都是。
可以說音樂產業相當雕零,幾乎沒有原創音樂。
而且最可怕的是,一直以來的音樂審美比較單一,直到羅大佑,竇唯,周杰倫等傑出音樂人的出現才有說好轉。
可即使如此,一些曲風仍然沒法進入主流審美,只有流行音樂才可以。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算是搖滾,在夏州,火的都是流行搖滾。
提到竇唯,竇大仙,絕大多數聽眾想起的都是偏流行的搖滾樂,《無地自容》《Don't&ny heart》《明天更漫長》,可之後實驗性質的搖滾樂,鮮有聽眾去聽。
既然來參加比賽,林秋肯定會用一個接著一個的王炸去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