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琢磨著這個新幹兒子該起個什麼名字呢?
李賤口?
趙二這邊卻在冷笑,哼!又是包圍?
你們父子倆還真是雖非親生、勝似親生啊!連使得招數都一樣!
可惜,我的部隊是全天下最不怕包圍的部隊了。你用包圍戰術來對付我,那可是正合我意。
我軍不怕包圍,而敵軍一旦包圍我,那麼就會被我軍牢牢地黏在這裡,很難抽身離開。
而等到郡裡曹操的大軍一到……
我看你是怎麼死的!
“全軍聽令!布雙層刺蝟陣!”
刺蝟陣好理解,就是長矛在外,圍成一個方陣或者圓陣。像個刺蝟一樣令敵人無從下口。
而雙層刺蝟陣,就是布成內外兩圈,輪換作戰。一旦外圈人累了,就由內圈人替換,輪次休息。
這是一個典型的防禦陣型。
李大目並不知道趙二的用心,只覺得這是趙二的臨機應變而已。由此更加佩服趙二了。
當然,佩服歸佩服,手下軍隊的進攻是不會因此而停頓的。
就這樣,看著黃巾軍一次又一次如同潮水般湧向趙二軍,在接觸到趙二軍後,又如同遇上礁石一般被拍得粉碎……然後是又一波潮水……
李大目終究是比李歪口高明上不少的。一方面他的部隊士氣,相較於在李歪口手上時要高。另一方面,他手裡同時擁有步兵和騎兵,並且懂的讓步兵和騎兵進行一定意義上的配合。
即先用廉價而龐大的步卒去衝擊敵人陣型,一旦敵人陣型稍有鬆動,再命令精貴而強力的騎兵衝擊缺口擴大戰果。
不得不說,李大目確實有成為一方渠帥的能力。優秀的指揮,外加龐大的兵數,可以說是佔盡了優勢。
好在趙二軍計程車兵素質較高,黃巾軍的步卒一時半會兒還難以動搖他的陣型。
而一旦趙二軍撐不住了,稍微出現一些鬆動,那麼其結果必然是毀滅性的。
一名士子對趙二建議道:“大人,咱們這次遇到的黃巾賊寇似乎比起想象中要強悍不少啊!看起來沒那麼容易被擊敗……咱們是不是應該改變些對策?”
這話說得有些委婉,其真實意思就是這麼打下去很可能要輸,趕緊想個辦法解決下。
趙二也希望能想出個辦法,解決下目前的困境,然而辦法不是說想就能想出來的,此時的他並沒有什麼辦法。
而且他現在也有些騎虎難下:你說當初不來打縣城吧,士子們不會同意。來打吧,又打不過,只能拖延敵人。
但是拖延敵人呢,又不知道援軍什麼時候會來。
現在想撤吧,又很難撤出去,畢竟已經被包圍了。
哎呀呀呀……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