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貨,他大哥不行,還得是他。
聰明伶俐盧小文,急人所急盧小文,觀陽善人盧小文。
這個家,整個觀陽聯盟,不能沒他。
作者有話要說:
盧軒:這就是為啥我怕盧文會捱打。
小劇場:
盧栩:有些小朋友一輩子吃的糖加起來都沒一個糖人多。所以,要不是哥哥我能幹,你一輩子都別想吃上糖人兒了!
衣食無憂盧小銳:驚!!
哥哥的叮嚀(原版)——
盧栩:盧舟啊,你不能只讀書知道嗎?只讀書人就傻了,你還得勞動!來,替哥哥把衣服洗了。
經常幫哥哥洗衣服做家務的盧舟,只記住了前半句。
第178章 看見了
盧栩他們商隊抵達崇寧時,崇寧和文丘兩縣還沉浸在這次交易會的熱潮裡。
因為反響很好,不少商戶還問起下次什麼時候再舉辦。
三縣各自核算一番,刨除路上食宿支出,免去入城費用,只靠收稅他們竟然還有些結餘。
尤其是崇寧和文丘縣,沿途護送的官差人是他們出的,費用卻是觀陽縣給的。
這趟下來,官差有償加班,衙門不用掏錢,大夥都挺樂意。
畢竟崇寧、文丘窮,連官差都沒啥油水。
大小商人更別說了,以低價進到了好貨,運回來賣得飛快,不少人都後悔太保守,這次錢帶少了。
文丘那幾個和盧栩吃過一次飯,被盧栩忽悠心動的大商戶更是笑得合不攏嘴。
他們信了盧栩,這次帶的錢多貨多,忙碌兩天弄回來吃穿用度一大堆貨,沿途就邊走邊往文丘的村鎮分銷,崇寧的同行們還向他們定走不少。
幾乎還沒怎麼在自家鋪子開始賣,已經快要回本兒了。
而最讓崇寧、文丘兩縣縣衙高興的,還是他們給山貨找到了銷路,這東西在他們這兒不值錢呀,家家不缺,還不能當糧食頂飽,一直是找著辛苦,賣的便宜。
如今不一樣了。
有兩個在觀陽開鋪子的南方貨商和他們商定好了,會常年向他們收貨,只要能送到觀陽,儘管往那兒送就是了,有多少,他們要多少。
而最賺的還是觀陽。
一個水路中轉碼頭的作用已經初見效果。
收的商稅不提,這次貿易前後觀陽許多空閒的勞力都找到了活兒幹。
正是農閒時候,他們能多賺一文,冬天就好過一分。
有思路活泛的,不止在碼頭當裝卸工,還搞起了板車買賣租賃、修車改裝的生意,幫沒帶夠板車運力不足的商人將車加寬加長,或朝他們賣車。
賣吃食大小鋪子的也跟著發了一筆小財,雖說在驛站吃飯縣衙分擔一半的飯錢,但人都到觀陽了,有錢的商人總想嚐嚐觀陽的飯菜。
崇寧人尤其愛吃魚。
崇寧沒大河沒大魚,他們在觀陽狠狠解了一次饞,紅燒、清蒸、生膾、魚湯、魚丸……恨不得通通嘗一遍,還有商人進了整車的魚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