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同進士出身”裡的第一個罷了。……三月十八,殿試之日。這是所有考生鐵硯磨穿,十年苦讀的最後一關!
等到沈淵他們眾人穿著御賜的袍服,從宮門外一路向著紫禁城內走去時,所有人的心中都是暗自激盪。
這是因為他們即將迎來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這場由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將會決定他們未來的人生。
同時也因為這皇宮威嚴聳立,氣象端嚴,雄偉高大,也讓這些頭一次進宮的考生心中,生出了一股崇敬和膜拜的衝動。
按照會試的排名,沈淵走在三百貢士的最前列,他一邊在宦官的指引下向前,一邊抬頭看著眼前高聳的宮牆。
前世自己第一次遊故宮的時候,一看見這宮牆就難以置信的對導遊說:“這就是皇宮的宮牆?媽的燕子李三手裡還抱著個人,居然從這上邊跳過去了?我才不信呢!”當時把導遊逗得直樂,其實只要親自看一眼宮牆,誰都知道這事兒根本不可能。
沈淵遊覽的故宮還是清朝時修建的,而這大明朝的故宮,基本上還是一樣的格局和樣貌。
所以沈淵見怪不怪,也就並沒有表現得像別人一樣戰戰兢兢……當然他的神情在引路的太監看來,自然是會元風度,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派頭兒。
等到過了端門、承天門和午門,再過了皇極門,眼前就是一個極為寬大的廣場,前方一座大殿巍峨聳立,正是奉天殿。
奉天殿就是太和殿的前身,大明朝每次殿試都是在奉天殿前的廣場上進行,如果遇到雨雪或者大風天氣,也有搬到大殿兩側廊簷下舉辦的時候。
今日風和日麗,顯然是不用搬了。到了殿試這一關,自然也不用搜身之類的舉動,因為這次考的不是八股文而是策論。
誰也不知道皇上會出什麼題,所以想打小抄也無從準備。等到大家在太監的引領下按序就坐,沈淵作為會試的第一名,自然是坐在最前方的桌案上。
大家坐下之後,就有禮部官員上來重申考試的規矩,這些東西所有的考生都早已爛熟於胸,所以大家心裡光顧著激動了,也沒聽到他說的是什麼。
然後就是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過後就要開考了。雖然說殿試這一關基本上是全都錄取,但也並不是絕對的。
這裡面也有經過考試,發現在策論時,考生根本說不上有任何執政才能,以至於在考卷上胡編亂造,前言不搭後語的情況。
所以這樣的貢士也成不了進士,最多的時候,一科被天子刷下去十七八個的情況也有過。
如果真要是發現過多不合格的貢士,就連錄取他們的會試考官都會因此受到責罰,考生本人更是空歡喜一場。
所以這些考生的心裡真是沒一個不緊張的。……這殿試雖說是由皇帝出題,而且親自擔任主考官,但也並不盡然如此。
實際上殿試的題目還是由內閣出的,只不過由天子任選其一而已。而且在批閱試卷的時候,也是由一名內閣大臣和一名翰林院詞臣擔任副考官,然後由他們將卷子分成三六九等,分別向天子誦讀。
這個時候,通常就分出高下來了,一般情況下他們第一個讀的,就是兩位副考官認定的第一名,後面的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