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赤鐵人們看來,你們人類來了,我們奉上表演歡迎,表達了我們的重視和熱情,然後再見,儀式不就完了?別的還要什麼?
至於為什麼不商談合作方面的事情,則是因為赤鐵人認為需要談的事情都已經寫在合同上了,按照合同辦事兒就行了,整那些繁文縟節做什麼?
搞清楚了這些事情,李越暗暗的嘆了口氣。
“這個文明還真是奇葩啊……行吧,你們愛怎麼著怎麼著,肯按照合同辦事兒就行。我們做我們的工程,工程完工了結錢走人,以後不管怎麼著都不關我們事。”
確定了這個整體方略,人類工程艦隊終於開始動工。
赤鐵文明的氣膠開採工程總計分為三個子工程。
氣膠形成於赤鐵星系一顆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之內,在赤道附近富集。想要大規模開採氣膠,就得在大氣層內建造大量的飛行基地提純、過濾氣態巨行星的氣體。
但這顆氣態巨行星赤道以上存在幾顆較大的衛星。
行星吸引衛星,衛星也吸引行星。就像是月球能在地球上造成漲潮落潮一樣,這些衛星也吸引著氣態巨行星的大氣層,造成了巨量的氣體流動,簡而言之便是風。
從絕對意義上來看,這些風並不算太大,風速也不太高。但關鍵在於,足足三顆大衛星之間的引力交戰,導致這顆行星的風極為多變,進而導致了氣候的極為混亂。
這就不行了,氣候這麼惡劣,根本沒辦法開採。
那就只能想辦法改變這三顆衛星的軌道,把它們推遠一點,降低它們對氣態巨行星氣候的影響。
這是第一個子工程。
第二個子工程則是,富集這種名為氣膠的大分子化合物,需要大量的水。而氣態巨行星大氣層內氣體含水量並不高,必須要補水才行。
行星環內水冰含量較少,無法就近補給。不過距離這顆大行星約十億公里處有一條小行星帶,那裡有眾多的冰凍小行星。
這便是第二個子工程,建造眾多小行星推進器,推進眾多水冰小行星撞到這顆大行星的赤道周邊,為這一片區域補充大量的水源。
需要推動的水冰總質量在億億噸的量級,工程極為浩大。
第三個子工程需要在氣態巨行星大氣層內進行,詳情為建造至少幾十萬個大型加熱站,加熱總面積約一百萬平方公里,總體積約十億立方公里的氣體區域的溫度,營造一個人工氣旋出來,剝離赤道區域的富含硫、鐵、鎳等干擾元素的氣團。
這是三個最大的,也是需要人類執行的子工程。至於其餘的,建造過濾站、建造交換基地、改造衛星環境、提純精餾裝置等,赤鐵文明會自己承擔。
要人類去幹也不是不行,且人類能幹的更快更好。但關鍵赤鐵文明出不起那個錢啊。
按照之前擬定好的施工方案,一百多萬人類工程師,與數百萬名“假人”,在更多臺機器人和大型施工裝置、運輸飛船的協助之下,真正投入到了工程之中。
與其餘文明的工程不同,赤鐵文明的工程,李越感覺頗為怪異。
除了必要的工程通報和協調之外,雙方之間幾乎沒有什麼交流,一切都在合同框架下各幹各的,就像是兩支完全獨立的工程力量一般。
好吧,這確實是兩支獨立的工程艦隊,只是……我們跟你們赤鐵人乾的真的是同一個工程麼?
“不過這樣也好。”
李越這樣安慰著自己:“至少權責分明,自己該幹哪些,該幹到哪種地步,怎麼幹,一切一目瞭然,後續不用扯皮。
不用整那些文明交流之類的繁文縟節,我還省心了呢。”(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