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個隱世之人,本不會入世擾心。
為了輔佐二郎,老人離開了平春城,參與進了俗世的紛擾中。
此刻,老人的怒不存私心,完全是在為大家而憂懼。
故此,不論對錯與否,郭誦覺得自己該向魯勝致歉。
“郭誦,老夫沒有生氣,老夫是在著急呀!”
見郭誦恢復了理智,魯勝放下心來,繼續道:“世回有難,老夫的心急不少於你們,但世回的囑託是對的,你我都不能莽撞行事。”
魯勝是個睿智的老人。
聽了杜麟的轉述,老人即刻就明白了李峻的所思所想,也十分贊同這個周全的舉措。
行事的方法有多種,不一定都要絕境求生,能借力打力又何必要以命相搏呢?
更何況,就算將三處的兵力合為一體,也不足以與當下的晉軍相抗衡。
這種風險太大,李峻想到了,魯勝也想到了。
造反,並非是造天下人的反。
要反得巧妙,反得讓人無話可說,反得理所應當。
魯勝並非是想勸慰郭誦,他相信郭誦能明白這個道理。
“督護,眼下咱們要解決嵇紹的來犯,絕不能讓滎陽有半點閃失。”
嵇紹所領的六萬兵馬行軍緩慢,尚未過陽城山,滎陽軍的探馬並未傳回訊息,魯勝也是從宣旨謁者的口中得知。
郭誦點了點頭,隨即命道:“快馬傳令,讓李瑰速領兵退至密縣老莊,在那裡駐防。”
繼而,郭誦又轉頭問向杜麟:“李瑰派往濟源送信的人走了幾日?”
杜麟略做盤算,回道:“走了近六日,快馬的腳程應該到了,江霸他們也應該正向這邊趕來,平陽軍那邊會晚一些。”
郭誦起身走到行軍圖前,檢視了一番,說道:“讓滎陽西的部曲進入臨戰準備,我也會將兵馬全部拉過去,就在旃然水一線滅掉嵇紹的兵馬。”
軍事部署由郭誦負責,魯勝不便插言,他還有另一件大事要去做。
“郭督護,老夫要即刻趕往兗州去見東海王,想來司馬越能看清大局,會答應坐鎮滎陽。”
這件事情很重要。
只有東海王司馬越坐鎮滎陽城,滎陽軍才能毫無顧忌地對抗朝廷派來的兵馬,才能有理由擊殺嵇紹所領的六萬大軍。
如此便不是造反,而是皇族間內亂的延續。
至於司馬越,他一定會答應。
他知曉滎陽郡的重要性,也會對天子的所作所為暴跳如雷,他會即刻領兵趕至滎陽城,與滎陽軍一起滅掉嵇紹。
這便是造反的技巧,借力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