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日重,逐漸拮据,這一次他不得不從夢中醒過來。
“光耀門楣”背面刻著的是養家餬口。
這八個字夾擊著他,逼著他進取。
1078年秦觀遇到了改變他一生軌跡的人,當時蘇軾調任徐州,秦觀前往拜謁,隨後他作《黃樓賦》。
蘇軾看了大為驚歎,說他有屈原宋玉之才。
接下來秦觀就陪著蘇軾一同遊覽了蘇杭各地,在蘇軾的鼓勵之下秦觀開始準備在考。
兩頓參加,兩度落榜。
直到1085年,秦觀三十六歲的時候考中進士。
終於又是在蘇軾的引薦下成為太學博士後,後官任秘書省正字。
蘇軾可以說是秦觀前半生的貴人,可他不知道的是,他餘生的不幸也自此開始。
1092年經歷過烏臺詩案之後的蘇軾,曾經短暫的被調任回京。
他也再度見到了他的學生們,其中的佼佼者有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世稱蘇門四學士。
他跟著老師和師兄弟們一起暢談文學共論國事。
然而
然而另一方面進入官場不久,他就被捲入了黨爭之中,他是蘇軾門人,新舊兩黨對其揭示為仇敵。
有人拿他年輕時候的行為不減為由攻擊,並因此牽連了蘇軾。
那時候的秦觀初出茅廬,被夾在兩黨中間,受盡了迫害。
他開始萌生了隱退的心思,本就無意仕途,若不是當初為了生計,憑藉他單純豪放的性格,是絕對不會踏足官場的。
但是轉眼又想到,如今師門危難。
自己棄之不顧是為不義,萬萬不得。
1094年哲宗繼位,新黨得志,蘇軾與四學士接連被貶。
蘇軾去了廣東,黃庭堅去了重慶,晁補之去了安徽,張耒呢則是去了湖北。
而秦觀則是一貶在貶,去了湖南。
路經長沙他遇到了一位歌伎,兩個人相愛獲得了短暫的溫存,於是他寫下了那一首《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引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來到郴州,他一直盼望著哪一天可以回去接這位歌妓。
可是不久他又被貶到了廣西杭州。
離開郴州之際,又寫下了《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一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他的希望一再落空,想來年少狂傲也曾有“最好金龜換酒,相與醉滄州。”
如今四海飄零,迷失樓臺津月,顏色全無。
這樣的經歷,徹底激發了他骨子裡的悲涼,之後他的詞一篇接著一篇寫盡斷腸。
1099年秦觀被貶廣東雷州,這是他生命最後的片刻。
他的晚年生活充滿了黑暗淒厲,想來四下無親,妻子萬里之外,鳥獸飛走,蟲蟲猖狂。
他甚至在夜裡為自己寫好了輓聯!
悲嘆“亦舞輓歌者,空有輓歌詞。”
這個時候,他其實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
第二年宋徽宗繼任,大赦,當時在海南儋州的蘇軾北上與秦觀相聚康海。
算來師生相識有二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