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班裡有8個人,按照15%的比例,那就是隻能上報一個人。
在其他處室裡,一般處長都會推薦處室中表現最優秀的那名同志,這名同志一般也不是處室領導,而是一名普通幹部,這樣處室的其他同志才會信服,而且在以後的工作中呈現一種你追我趕的勁頭。畢竟處長要升職到部門長是比較困難的,而一般幹部要提職相對容易一些。所以綜合權衡考慮下,都是把當年的優秀名額讓給普通幹部。這是機關的一個特點。
但是穆雷不行。
在還沒有來到專班的時候,他在處室裡就是處處要與普通幹部搶功勞的,這點讓他的處長非常不滿,所以處長基本就沒有考慮過給他優秀。
沒有優秀,就不能提前晉職;即使有了優秀,也不過比別人多了一點優勢,未見得一定能提拔使用。
可惜穆雷並沒有想明白這一點。
他一直想要個優秀的名額。
現在機會來了,專班作為一個普通處室參加考核,這是非常好的機會!
問題在於,在這個專班裡,誰表現最為出色?那不用問,肯定是呂子龍。
怎麼才能想辦法讓呂子龍不致變為自己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呢?
辦法只有一個,就是鬥爭!永遠都是鬥爭!
於是,從得到訊息的那天開始,穆雷使用了另外一個鬥爭的藝術:批評。
如果看到呂子龍加班,穆雷在第二天早上的交班會上就會這麼說:“現在機關提倡節約水電,下班後要統一關門關窗關燈關電腦。可是有人反映,咱們專班有的人,離開辦公室不關燈,不關電腦,這是給咱們專班抹黑!這樣自私的同志,我希望你自己注意點,不要為了自己一己之私損害大家的利益!”
沒有具體點名,但是卻讓被點名的人心知肚明,這就是穆雷鬥爭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
剛開始呂子龍並沒有意識到是在說自己,還認真做了筆記,等到晚上加班的時候,特意一個一個辦公室檢查過去,看看是不是其他人走了之後沒有關燈。
可是他發現,其實加班加點的也就自己一個人,其他人走之後都關得很徹底。
呂子龍終於明白過來了,穆雷說的是自己。
“處長,我向您解釋一下,我晚上沒有關燈關電腦,那是因為我在加班呢!”
“哦?子龍啊,我沒有在說你呢!你別對號入座啊!不過你既然說到你加班加點,那麼成績呢?引數呢?你倒是拿給我看看啊!你的加班加點,不會是在辦公室裡玩遊戲吧?”
呂子龍被氣得臉色發白卻又無可奈何。
如果看到呂子龍不加班的時候,第二天上午的交班會,穆雷又會這麼說:“現在都什麼節點了?專案都進入到攻堅階段了,我們有的同志還覺得是平時嗎?工作節奏不緊不慢,按時上下班,就不知道該加班的時候加個班嗎?覺得一切都是在自己掌握裡面嗎?這種同志啊,我勸你要清醒認識到,專班不是養閒人的地方!要覺得自己不行,提出來嘛!你不行還有別的同志可以為你承擔的啊,不要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啊。”
呂子龍不得不又去找穆雷解釋:“處長,其實不是我不加班,而是家裡有事,我就按照走這麼一天兩天的,不會影響到工作進度的。”
“子龍啊,你這什麼話呢?家裡的事有工作的事重要嗎?你不知道現在是攻堅期了嗎?都快年底了,咱們得抓緊進度啊!總隊領導都在盯著呢!再說了,專班裡除了我之外,就你年紀最大了,你這老大哥得帶個頭給年輕人看吶。要是每個人都說家裡有事,當然,有沒有事我也不知道,那這工作還要不要開展啦?”
呂子龍是加班也不行,不加班也不行,進退兩難。
除此之外,穆雷對呂子龍的個別行為還大肆進行批評。比如總隊領導有時候想知道專案的進度情況,大家都知道這個專案是呂子龍提出來的,所以專案的走向呂子龍是最清楚的。雖然穆雷去彙報得多,但是後續的發展,他能向領導提出建設性意見不多,一段時間後,領導自然而然會想到了呂子龍,有時候就直接跳過穆雷找呂子龍了。
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被穆雷知道還好,要是被他知道了,他在會議上就直接朝呂子龍開火了:“我們有的同志,不講規矩,越級上報。這樣的同志,我想問問他,到底什麼是紀律知道嗎?是想把專班全部的功勞都自己獨佔嗎?好好的當個人不好嗎?非得去偷雞摸狗的。你以為自己去領導那裡報告,領導就會把我們其他人的功勞全部歸功到你頭上嗎?你想得美!我鄭重勸告這位同志,你雖然是基層抽調上來的,雖然年紀也不小了,但是你一點都不配在這個專班裡呆!因為你個人的行為影響到了專班工作的開展,如果不是我個人惜才,你這樣的人,早就被我踢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