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的話音如一枚隕石般砸落御書房,震的御書房內鴉雀無聲!
三息後,魏繚方才聲音艱澀的開口發問:“長安君部戰損幾何來著?”
隗狀聲帶黏連的回答:“陣亡三萬三千八百七十二人,重傷兩萬三千零九人。”
“然,長安君卻又收敵軍三十三萬零一百三十七人!”
魏繚的聲音發顫:“也就是說,長安君率一百三十萬兵馬出征。”
“一戰伏六王、大破七國聯軍、陣斬三十餘萬!”
“現下卻擁兵一百五十萬餘?!!”
連陣亡帶重傷,嬴成蟜部共有五萬六千八百八十一人喪失戰鬥力。
對於一場雙方發兵兩百餘萬的大戰而言,以如此低微的戰損大獲全勝已經很恐怖了。
結果嬴成蟜又收服了三十三萬餘兵馬!
是收服,是直接能併入嬴成蟜麾下化作戰鬥力量的收服,而不是徒費糧草的俘虜!
歷經一場大戰,橫掃七國、降服六王,嬴成蟜麾下兵馬卻比之出征時更多了二十多萬,更還平添了李牧等諸多大將!
所謂的心向嬴政之仁故而紛紛投效之類的話糊弄糊弄外人也就罷了,焉能糊弄大秦群臣?
相較於曾經的大秦君王們而言,嬴政確實算得上仁。
但若是放眼整個天下,嬴政自己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仁君!
大秦的法律體系和立國基石也註定了大秦不會是一個仁慈的國家。
所以大秦群臣都很清楚,這三十三萬餘敵軍全都是因嬴成蟜的恩威而服!
這合理嗎?!
韓倉聲音平靜的說:“果然不愧是長安君!”
“凡長安君出征,常不止能大獲全勝,更得敵境之民簞食壺漿以迎,以至於凱旋之士多於出征之士。”
“而今長安君已不掩其神輝,能得三十三萬餘敵軍投效,倒也是合情合理。”
韓倉的聲音很平靜,但韓倉的心態已經快崩了!
三十三萬青壯將士願為大秦所用,這對於嬴成蟜而言無疑是一件大喜事,對於嬴政而言也是一件大喜事,對於大秦的長遠發展而言更是大喜事。
但這三十三萬將士都是需要吃飯的啊!
他們的歸降意味著大秦又得多花費大量糧食去填飽三十三萬張嘴,更還是遠在東北的嘴。
大秦的糧食儲備本就不富裕,這三十三萬將士實在是雪上加霜!
治粟內吏衙署上至韓倉下至倉中碩鼠,全都得哭!
只可惜,其他朝臣無法理解韓倉的悲傷,他們或是茫然,或是震驚,或是狂喜,再也不願忍耐的出聲而呼:“仗,還能這麼打?這軍功該怎麼算啊!”
“都這個時候了,還計較什麼軍功啊!三十三萬餘將士並代武安君、燕相、趙王、高夷王歸降,足見我大秦得民心所向,乃是天命所歸!臣恭賀大王!”
“長安君,萬勝!萬勝!恨不能隨長安君同戰六王也!”
“當今天下,僅剩秦燕二國!本官本以為本官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我大秦統一天下,未曾想,未曾想!今我大秦距離統一天下已近在咫尺!我大秦君臣,將竟不世之功!!!”
一時間,御書房內的嘈雜之音似是要掀翻了屋頂!
但呂不韋卻沒有參與進群臣的狂歡之中,他心裡不好的預感反而愈發濃郁。
如此大捷,按理來說應該是由嬴成蟜麾下最為精銳的傳令兵蛋夫親自帶隊回傳。
但送回此封捷報的卻是蛋夫麾下的誇夫。
這不合常理!
嬴政聽聞群臣誇讚嬴成蟜卻沒有面露笑意,反倒只是看著嬴成蟜的私信目露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