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鮮也認同頷首道:“阿翁一生忠義,不能因吾等所為致使阿翁落個罵名!”
“大戰雖尚未啟,但想來也無須等待太久。”
“我部糧草還足夠嚼用一個多月,代地糧草也已足夠過冬,無須我部再去奪取糧草。”
“近段時間吾等便留在此地耐心等待投秦良機!”
趙姜卻再度搖頭道:“這段時間乃是天賜良機,焉能浪費?”
“且若是大王果真如君子所言那般是梟雄而非仁王,一旦大戰開啟,難保大王不會派遣一支偏師進入代地,將吾等千辛萬苦送回代地給代地萬民嚼用的糧食強行徵走、供養大軍。”
“屆時,代地萬民恐怕依舊會遭饑饉啊!”
如果代王嘉真的殺害了他的救命恩人們。
那代王嘉為了此戰勝利怎麼可能放過李牧送回代地的糧草?
在趙姜看來,代王嘉強徵代地糧草幾乎是必然的事!
陸高頓時就急了:“吾等之所以冒著殺頭的風險北伐匈奴就是為了能讓家鄉父老吃上飯,若是大王果真強搶糧食,那吾等所為還有什麼意義?”
“本將又如何對死去的袍澤們交代!”
“本將以為還是別等了,直接投秦,而後率秦軍迅速奪回代地,以保代地萬民!”
趙姜瞥了陸高一眼:“你看你,又急。”
“若非武安君力保,如陸都尉一般性子怎能坐得穩衛尉之位?!”
“武安君的身後名,本將要保。”
“代地萬民的命,本將也要保!”
論沙場征戰,在場每一名將領都能把趙蒜、趙蔥、趙姜三兄弟吊起來錘。
但趙蒜、趙蔥、趙姜三兄弟之所以能以拉胯的軍事素養擔任高職,靠的可不僅是王室子弟的身份,更還有他們的腦子!
現在,就到了用腦子的時候了。
陸高等一眾將領趕忙齊齊拱手:“拜請趙兄賜策!”
趙姜嘴角微微上翹,並不遮掩的說:“本將以為,吾等當從速回返代地!”
“諸位於代地頗有威望的袍澤立刻奔赴代地各處,以武安君之名號召代地萬民聽令行事。”
“隨時準備一同投秦,也提防代王入代地強徵糧食,若有訊息隨時上稟,由兩位君子臨機決斷。”
“除此之外,兩位君子還當聯絡前線將領、朝中群臣,打探朝中局勢、軍力構成、兵力部署、防線佈置、輜重線路等一應訊息。”
“昔能力算不得出眾的騰夫都能以一郡之地得內史之職。”
“今武安君若能攜代地上下帶前線軍報歸秦,秦王又該如何封賞武安君?!”
“本將不吝坦言,本將就是希望武安君能在大秦獲封高位。”
“唯有武安君的地位更高,本將並諸位袍澤的前途才能更順遂,代地萬民的未來也才能有保障!”
綁個李牧去大秦確實是一份天大的功勞。
但趙姜想要的卻更多!更多!
一個李牧,加上數十名代國中高階將領,加上代國第一大將臨陣倒戈的一系列影響,加上一整個代地,再加上前線重要軍情,便是趙姜送給大秦的投名狀!
李弘震驚了:“這怎麼可能!”
“代地只遵家父號令,而非是遵吾等號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