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眼珠子頓時就瞪圓了,向來喜歡在朝堂中裝睡的他竟是直接破口大罵:“枉本將以為代武安君是個人物,枉長安君對代武安君頗為敬重,還願贈其玄龍水車。”
“個小婢養的!”
“不尊王令!肆意妄為!更還率青壯投賊?”
“本將若見之,定要令全軍將士用唾沫淹死他!而後再將其細細的剁成肉沫拿去喂犬,再將犬細細的剁成肉沫拿去喂豕!”
王翦心裡不覺得李牧投了匈奴,但王翦無論是嘴上還是心裡都在怒罵李牧。
君不見,司馬懿之前的君王都不會懷疑年邁老臣會搞事,司馬懿之後的年邁老臣想要平安退休卻成了奢望?
李牧在未得王令的情況下率三千青壯北上匈奴且連拒十二道王令不還朝,代地也真的有三千青壯願意在沒有王令的情況下跟著李牧出征,且代地還不是李牧的封地,只是李牧長期鎮守之地而已,李牧此舉簡直要嚇死王翦!
曾經的王翦覺得他只要不封君封侯、治下沒有食邑、還有可供封賞的空間,他就是安全的。
但從今往後,所有君王都勢必會對所有能征善戰又得軍心民心還長期鎮守地方的大將加以警惕,即便此將還有封賞的空間、即便此將治下沒有食邑!
李牧坑的可不止是他自己,他是不給所有頂級大將留活路啊!
此刻的王翦只能斜揚起脖頸,一臉忠臣與逆賊勢不兩立的模樣,希望嬴政能相信他的忠誠和聽話,也希望嬴政能覺得李牧只是罕見的奇葩。
蒙武、楊端和等將領也心領神會,別管心裡是怎麼想的,齊齊怒罵不止!
呂不韋並不在意將領們的自保,搖了搖頭道:“代武安君將家眷僕從盡數留於蔚縣,更不曾攜帶錢糧珍寶而僅率三千青壯北上,且於代國與匈奴合盟之後依舊拒不還朝。”
“本相以為,代武安君北上匈奴絕非是為投奔匈奴!”
“代武安君絕對另有考量!”
嬴成蟜思慮片刻後面色古怪的說:“本君倒是以為,代武安君此番北上,或是為……”
“北上搶糧!”
“而代武安君之所以拒絕還朝,許是因代武安君還沒搶夠代地萬民過活的糧食。”
多新鮮啊!
自古以來,都是北方遊牧部落趁著中原秋收的時節縱兵南下搶糧。
何嘗有中原大將在秋收時節領著青壯北上搶糧的?
隗狀震驚的雙眼溜圓,質問道:“代武安君患腦疾耶?”
“即便代武安君此次北上果真能搶到足夠代地萬民過活的糧食,代武安君無懼代王因此而對其心生厭棄,甚至是問其罪乎?!”
且不說李牧去匈奴搶糧食這件事合不合理,也不提代國和匈奴合盟有多無恥。
李牧在代王和匈奴合盟的當口,無視國家大方略,領著三千青壯北伐匈奴,更是置代王命令於不顧,枉顧十二道王令而一意孤行!
李牧在想什麼?
李牧此舉,與謀逆作亂何異!
大半大秦君臣都覺得嬴成蟜的這個猜想未免太過荒謬。
但呂不韋卻嘴角微微抽搐的說:“長安君提醒了本相。”
“依代武安君心性觀之,代武安君確實能做出如此事來,也不會畏懼代王的追責。”
“代地雖非代武安君食邑,然代地卻是代武安君根基,其麾下臣屬、將士多出身代地,為得軍心民心,代武安君亦不會坐視代地萬民饑饉而不顧。”
“昔代武安君仕於趙之際,代武安君違抗王令、私自出兵便已非只是一二次,即便因此屢遭趙王申斥,甚至是被趙王截斷糧草輜重,更是被趙王調離代地,代武安君亦無絲毫收斂。”
“此番代武安君無視代國與匈奴合盟,私自出兵攻匈奴就食雖然相較於以往而言更加瘋狂,但代武安君與匈奴仇深似海,以代武安君心性,他或許還存了以此舉打破此次合盟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