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誠懇的說:“仲父若有所思,大可暢所欲言!”
一聲仲父,喚的呂不韋心裡暖暖的。
呂不韋嚴守君臣之禮的起身拱手道:“回稟大王,臣在思考。”
嬴政笑道:“仲父思考良久,可有所得?”
“仲父曾言周幽王擊鼓戲諸侯,想來對周幽王之事多有了解。”
呂不韋慚然拱手道:“臣昔日為教大王而編造周幽王擊鼓戲諸侯一事,險些壞大秦正統之名!”
“退朝之後,臣必立刻重編《呂氏春秋》,刪去所有礙於我大秦正統之故事,並傳訊所有舊友,闡明周幽王擊鼓戲諸侯只是本相編造,非是正史!”
“同時再請舊友名士多加收集周幽王舊事,匡扶我大秦之正統!”
呂不韋究竟為何會寫出周幽王擊鼓戲諸侯這個故事?呂不韋是否掌握了周幽王確實曾擊鼓戲諸侯的證據?
這兩個問題的真實答案,將會陪同呂不韋一起走進墳墓,永不見天日!
自今日起,周幽王擊鼓戲諸侯這個故事的源頭只會有一個,那就是呂不韋的一時口嗨!
端正認錯之後,呂不韋繼續說道:“至於臣方才所思,卻是與周幽王無關。”
“臣在思考,若是我大秦於今歲末主動興兵北上,同戰五國,我大秦有多少勝算。”
所有人:???
莫說是大秦君臣了,就連在旁邊等著撿頭髮的宦官們眼中都滿是震驚!
魏繚有些結巴的發問:“同戰五國?!”
曾經的天下群雄盟而攻秦,致使我大秦五度同戰五國。
但我大秦都已經滅了韓、趙、魏、楚、齊五國了。
怎麼還要同戰五國?
這些年大秦的連戰連捷,莫非皆是本公一夢乎?!
呂不韋點了點頭,卻又搖了搖頭道:“是至少五國。”
“此次我大秦興兵北上,保守估計至少要同戰代國、燕國、趙國、匈奴、東胡。”
“除此之外,高夷俯首於東胡,箕國(箕子朝鮮今朝鮮平壤附近)、真番國(今朝鮮長新附近)俯首於燕。”
“東胡主動調停高夷與燕之戰,若逢戰事,高夷或為東胡之前驅。”
“若是燕王決意死戰,則箕國、真番國亦可能會興兵助燕。”
“如此,則我大秦於此戰或將同戰八國!”
箕國乃是周武王分封商紂王的叔父箕子所立之國,但其地位比同為殷商遺民的宋國還慘,長期被認定為東夷之一,也甚少與中原往來,國力疲弱,以至於數十年後燕國人衛滿領著千餘兵馬便亡其國家、奪其政權。
真番國則是純粹的東夷,國力相較於箕國更弱,燕昭王錘箕國時隨手錘了真番幾拳,真番便也趕忙臣服於燕。
雖然箕國和真番的國力十分疲弱,但終究也是一方勢力,有著別具一格的打法戰術。
戰爭當前,呂不韋必須將其考慮在內。
魏繚趕忙連聲道:“本公以為,此戰我大秦之大敵乃是代國,次之為燕。”
“至於匈奴、東胡二國無信無義,可先以策分化離間。”
“且代國幾無可能再與燕合盟!”
“所以我大秦此戰僅需攻代,攻代過後再攻燕即可!”
“即便分化之策不成,我大秦亦僅需攻代國、匈奴。”
“何至於同戰八國啊!”
呂不韋冷聲一哼:“我泱泱大秦、唯一正統焉能將戰事寄託於別國所思?”
“代王、燕王雖互叛其盟,但正統當前,亦可能因亡國之憂而互相勾連。”
“我大秦必當做足萬全準備,方才能以雷霆之勢一舉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