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和強大的秦國死磕,去賺取立身之地,為什麼不去打燕國呢?
我軍雖然打不過秦軍,但打燕軍那還不是一打一個不吱聲!
李牧卻搖頭道:“大王將地龍翻身後的所有損失盡數怪罪於秦長安君,激起了我大代對秦國的民憤,此舉雖然卑鄙無恥,但卻切實有效。”
“若我大代攻燕,雖是為生而戰但卻是不義之戰,全軍將士固然奮勇但卻易生亂。”
“若我大代攻秦,則既是為生而戰更是為復仇而戰,哀兵必勝!”
“且若是我軍攻秦,燕王很可能會作壁上觀,靜待漁翁得利,還能牽制一部分秦軍。”
“但若是我軍轉攻燕軍,則燕王必會尋秦臂助,我大代將同時與兩國開戰,毫無勝算!”
倘若呂不韋、魏繚在此,絕對會一左一右的拉著李牧的手,苦口婆心的勸說李牧趕緊去打燕國。
並承諾哪怕燕王喜親自前往咸陽,跪在麒麟殿上,跪在御書房裡,跪在大秦君臣面前叩首請求,大秦也絕對不會發一兵一卒。
大秦甚至願意將齊地疆域當成獎品,獎勵給戰敗方用於復國,代燕二國大可全無後顧之憂的決一死戰!
只要代、燕莫要攻我大秦,亦莫要向我大秦稱臣、請降,你們把狗腦子都打出來我大秦也絕不置喙!
我大秦只是想做一個安安靜靜愛好和平的國家而已,怎麼就這麼難啊!
只可惜,且不說呂不韋、魏繚無法親至此地,即便呂不韋和魏繚真的來了,代國上下也不會相信這番說辭!
疆域這等至寶,怎麼會有國家嫌多呢?
趙姜苦澀輕嘆,拱手道:“主帥所言甚是,是末將淺薄了。”
“末將以為,即便我大代不攻燕,燕國亦可能趁我大代疲敝而攻代。”
“與其留燕王於我軍中,給予燕王以君王身份遊說齊軍將士的機會,倒不如當機立斷,趕在燕王有所反應之前便將齊軍兵馬盡數收歸我軍帳下,再盡取軍中糧草輜重,而後中止聯軍,兩軍切割!”
“如此一來,我軍兵力便將遠勝於燕,亦有與燕國開戰的糧草作為底氣。”
“此舉固然會令得燕王大怒,但燕王攻我大代的可能卻會大大降低。”
“只是……此舉恐會為主帥招致罵名!”
燕王喜最善在盟友受難之際落井下石,也頗善隱忍。
想讓這種盟友不背刺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武力震懾!
此策唯一的代價,就是李牧的名聲!
李牧沉吟片刻後,認同頷首道:“都尉姜此策有理!”
“至於本將的名聲?”
李牧目露不屑:“名聲是大王才需要考慮的事。”
“為將者,焉能為名聲所累!”
“諸位袍澤無須顧慮本將的名聲,大可暢所欲言!”